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吴利军:创业板制度设计需进一步突破

2014年10月31日 07:07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吴利军张育军周明 陈云贤朱从玖 (宋春雨/摄影 彭春霞/制图)

  吴利军张育军周明 陈云贤朱从玖 (宋春雨/摄影 彭春霞/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胡学文

  创业板五周年之际,“加快创业板改革,服务创新驱动战略”论坛昨日在深举行。深交所理事长吴利军履新后首次公开亮相,畅谈创业板改革思路。

  吴利军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央将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市场对创业板的期待和要求不断提高。创业板需要在制度设计上进一步突破,不断增强板块的包容性和覆盖面,更好适应实体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步伐。

  围绕这一目标,吴利军对下一步创业板改革思路做了介绍。

  一是丰富创业板内部市场层次,增强创业板的市场包容性和制度灵活性。研究建立差异化的上市条件,允许尚未盈利的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同时,实行差异化的制度安排,实现风险分层管理,对投资风险较大的板块层次,实行更加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建立更具针对性的披露和监管要求。研究探索差异化的交易机制,满足不同的流动性和风险控制要求。建立更加市场化的退市机制,强化市场淘汰力度等。增强创业板活力,确保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

  二是探索建立创业板转板机制,研究建立与新三板、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的对接机制,研究允许创业板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转层次的制度安排。转板是提高创业板包容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让创业板上市公司可以自由选择与之匹配的内部层次。转板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将创业板建设,纳入到整个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当中,更好地发挥协调联动效应。

  三是增强开放度,提高创业板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创造条件让国内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创新创业企业,能够回归创业板上市。逐步让境外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创业板。积极借鉴境外创业板市场的发展经验,加强与境外交易所的协作,探索市场合作新模式。

  四是进一步发挥交易所的职能,整合、优化、升级现有的服务方式,强化创业板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加强对创业板创新活跃地区的调研推广和合作服务,探索建立新的市场服务体系。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比较集中的地区,编制区域板块指数,凸显其板块特点。在此基础上,开发可交易的指数产品,促进板块上市公司发展,加快地方经济形成特色优势。

  对于创业板开板五年来的运行,吴利军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认为,创业板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创业板的建设适应了我国经济战略转型的要求,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已有4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3%,累计融资2700多亿元,总市值2.2万亿。上市公司极具成长性,平均营业收入由2009年的3.0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6.57亿元,增幅达到115%。创业板公司核心竞争力突出,平均毛利率高达35%,远高于深市平均水平。创业板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显现,如中关村科技园区已有62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深圳也有44家创业板公司。另外,上海、杭州、广州等也有一批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二,创业板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平台。40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296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展现了很好的成长性。尤其是近两年来,我国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创业板上市公司中计算机、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业绩持续向好,为投资者带来了经济转型发展的红利,进一步引导科技资源、金融资源及其他创新要素向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聚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向创业板加速聚集。

  第三,创业板已经成为创业创新的推动引擎。创业板民营控股企业385家,占比高达96%,一大批民营创业企业通过创业板登上了资本市场的大舞台。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创业板的顺利推出和成功运行带动了本土创投的崛起,创业板与创投共同打造了一条围绕创新的资金链。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