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并购案频搁浅 A股影视概念“退烧”

2014年11月03日 08:5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每经记者 李智

  曾经,《泰囧》、《西游降魔篇》等电影创造的票房奇迹搅动了整个影视业,也刺激了资本市场的炒作神经,华谊兄弟(300027,前收盘价23.50元)、光线传媒(300251,收盘价20.43元)等影视股随之大涨;如今,《心花路放》再次大卖,但与过去不同的是,票房的火热却没有“无缝”传递到资本市场——作为受益者的北京文化(000802,收盘价15.45元),股价未能重演当年华谊、光线那般的疯狂。

  与此同时,一度风起云涌的影视行业并购,频频遭遇监管层“重点关注”,最终失败的案例不在少数。影视行业投资热正在降温。

  影视并购明显减少

  在10月24日召开的创业板发审委2014年第24次会议上,北京能量影视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能量影视)的首发申请最终未能通过。在目前IPO过会率并不低的情况下,加上还有陈鲁豫、周立波等明星股东“压阵”,能量影视上市被否出乎很多人意料。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只是目前影视投资热遭遇挫折的一个缩影。实际上,上市公司掀起的影视行业并购潮,如今真正能够开花结果的并不算多,而失败的案例却不少,比如此前计划收购大唐辉煌的中南重工(002445,收盘价19.19元),如今因有关方面涉嫌违法被稽查立案,重组申请已被证监会暂停审核。公开资料显示,唐国强、陈建斌等影视明星是大唐辉煌的股东。

  除了来自监管层的压力,更多的重组并购方案早在筹划阶段就因内部原因而夭折,禾盛新材(002290,收盘价14.03元)收购金英马影视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在禾盛新材已经先期投入逾两亿元资金收购金英马影视部分股权后,后者却突然陷入担保风波,直接导致方案终止。而类似的失败“悲剧”也曾经出现在泰亚股份(002517,收盘价12.94元)、熊猫烟花(600599,收盘价21.04元)身上。

  目前A股市场的重组并购大潮依旧在继续,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和风光一时的游戏一样,影视公司已经不再是“领衔主演”,近期宣布涉足影视行业的上市公司也明显减少。

  估值、盈利是并购两道坎

  种种迹象显示,影视公司想要登陆资本市场,可能要面临监管层更多关注。即便如高金食品(002143,收盘价18.75元)、长城影视(002071,收盘价20.12元)这样的成功案例,其重组过程也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方案正在推进中的当代东方(000673,收盘价18.49元)和申科股份 (002633,收盘价21.28元)也均收到证监会通知,要求就有关问题作出书面说明和解释。

  一位传媒行业资深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影视行业并购的不确定性多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业绩波动较大,影视作品的制作数量以及市场反应,直接决定着公司业绩的好坏;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估值,因为影视行业不同于传统制造业,估值波动往往非常大,而且可能在交易还没有完成之时,标的公司的经营情况就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从此前披露的方案来看,上市公司并购影视企业的估值都不算低。

  熊猫烟花的案例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上述观点。根据公告,熊猫烟花原计划收购华海时代,截至2013年底,华海时代的净资产为6006.72万元,但是收购预估值却高达5.5亿元,增值率达到了815.97%。在终止重组的公告中,熊猫烟花就表示,随着行业政策变化和行业进入门槛的逐步提高,以及“大投入、大制作”作品的不断涌现,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由于行业形势和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交易双方对本次重组所涉及的交易价格等事项存在分歧,预计短期内难以统一,重大资产重组实施条件尚不成熟。从熊猫烟花的表态来看,透露出了对于交易价格的分歧,以及对华海时代在激烈竞争中市场前景的担忧。

  实际上,IPO申请刚刚被否决的能量影视,外界对其持续盈利能力也颇有微词。招股书显示,能量影视的主打节目为《鲁豫有约》和《壹周立波秀》,虽然今年业绩继续保持增长,但是综合毛利率却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原因系栏目和品牌服务业务的毛利率下降。

  市场频现高管借重组套现

  层出不穷的并购,曾让一批涉足影视的上市公司成为炙手可热的炒作标的,股价暴涨者比比皆是。有些公司的高管以及重要股东趁机高位减持,享受着财富暴增的喜悦;但在重组预期破灭之后,那些跟随概念炒作而买进的投资者只能默默承受股价回调带来的痛苦。

  以禾盛新材为例,在10月10日正式宣布终止重组后,其累计跌幅一度逼近20%。深交所公布的信息显示,9月2日,公司董事章文华,以13.31元/股的均价减持其所持股份300万股,套现约3993万元;同日,公司董秘袁文雄也以13.71元/股的均价减持5.98万股,涉及约82万元。9月5日,禾盛新材董事长赵东明控制的关联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和昌电器有限公司,又以14.69元/股的均价减持了其所持公司股份120万股,涉及约1763万元。总的来看,上述三次减持累计套现金额超过了5800万元。巧合的是,不久之后就传来了公司重组终止的消息。

  同样是重组终止的泰亚股份,也出现了重组方案披露后股东蹊跷减持的情况。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大股东或高管在利好推出、股价上涨之时减持,本身也是一种正常的投资行为。但是上市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在对待筹划重组这类重大事项之时,更应该慎重,否则中小投资者很可能就会成为重组失败的 “埋单者”。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