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股上周重振旗鼓 重执“市场牛耳”概率大

2014年11月03日 13:4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短暂沉寂过后,银行股近日“王者归来”,与非银金融、钢铁、交通运输、房地产等蓝筹品种一道强势爆发,引出大盘四交易日长阳的第三轮逼空式行情。从启动时点来分析,此轮银行股走牛原因,其中固然有板块估值破净带来的修复需求,但同期来自银监会源源不断的“政策暖风”也是提振投资者情绪的重要诱因。分析人士认为,刚刚结束的三季报显示银行业整体业绩符合预期,员工持股计划近期有望获得突破性进展,再加上货币流动性维持宽松,预计上周二掀起的这轮银行股上涨潮后市依旧存在较大向上拓展空间。

  银行股上周重振旗鼓

  7月22日—8月4日期间,作为大盘第一轮逼空式上行的主要力量,银行股彼时风头无二。中信银行指数当期累计涨幅达13.08%,板块成分股也悉数受捧进入单边上行通道。Wind数据显示,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位居成分股前三甲,期间分别上涨21.95%、17.08%和15.35%,就连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大块头”也各自迎来了5.56%、6.23%、6.92%和7.20%的阶段性上涨。

  在大盘第二轮逼空的前半段,银行股同样冲锋在前。8月29日—9月5日,中信银行指数再度冲高4.78%,成分股依旧呈普涨格局。但在这轮上涨中,成分股涨幅却出现明显下滑,除北京银行涨幅达1.04%外,其余个股涨幅均在0.4%以下,与第一轮“爆发”时的涨速无法同日而语。同时由于拉动蓝筹板块对存量资金消耗较大,以及短线爆发后技术回调压力加大,自9月5日之后,银行板块开始了较长时间的震荡回调。

  不过板块行情不尽如人意并不意味着银行业基本面疲弱。中国银监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资产总额达到163.4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其中商业银行合计总资产达到126.8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为77.6%。同期银行业三季度净利润增速也节节攀升。根据相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16家A股上市银行共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073.50亿元,同比增长9.7%。虽然数据也表明上述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出现较大增长,但这令上市银行补充资本金意愿增强,银行业优先股发行加码预期升温,处于调整中的银行板块重新走入投资者眼中。

  由此,10月28日—10月31日,中信银行指数连拉4根阳线,将指数从三季度以来最低点带至年内新高。特别是10月31日当天,中信银行指数放量上行,不光指数大涨3.69%,成交额也放出天量,达到364.17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将银行股重回强势特征显露无遗。

  大概率延续上行

  虽然短短4个交易日,银行板块强劲上涨7.52%,并在上周五重夺行业板块涨幅第一宝座,令市场为之侧目。不过综合多重因素,分析人士认为,银行股后市延续升势可能性依旧比较大。

  首先,估值修复动力显著增强。根据wind数据统计,8月4日至今,中信银行板块市净率呈现较为典型的阶梯式下滑态势,已从最高时的0.98倍降至最新的0.86倍,在全部29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位垫底,并且是唯一一个跌破净值的板块。个股方面,除南京银行外,其余成分股也悉数跌破净值。大幅破净令银行板块无风险套利空间明显扩大,资金追逐银行股的热情重新升温。如近4个交易日,中信银行板块成交额逐日攀升,并在10月31日创出历史新高即是最大佐证。

  其次,政策定向宽松及资金配置需求也将在第四季度对银行板块构成支撑。如房地产按揭放松以及地方债中央刚性兑付的打破均会对于板块预期带来正面引导;同时临近年末,基金对银行等大盘蓝筹的配置需求有所提升;沪港通一旦开闸也可能引入外资配置优质银行股。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央行在调节流动性上仍倚重正回购利率和SLF,未来如果经济进一步走弱,不排除降息降准等工具被纳入考虑范围。

  第三,关于银行业员工持股的问题已讨论多年,中金公司在其最新研报中指出,员工持股计划或于近期取得突破性进展。虽然目前对员工持股计划的进展各有不同预期,不少银行已就此展开探索,对这一重大决策的讨论重新浮上水面,短时期内能够大幅提升投资者做多银行股的意愿。

  第四,从板块轮动性而言,之前推动大盘上行过程中,国防军工、有色金属、计算机、汽车等板块均已有所表现,而银行股则持续休整蓄势,因此板块重整旗鼓也只是时间问题。实习记者 叶涛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