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A股这个冬天不太冷 战略布局改革与转型

2014年11月09日 16:59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证券时报记者 汤亚平

  本周恰逢秋冬交替时节,政策面虽然暖风频吹,但A股市场的走势却让人纠结。周四沪指下探至2401点,表明2400点有强支撑。周五正值传统立冬节气,沪指一举攻克前期高点2444点,再创反弹以来新高2454.84点,午后冲高跳水,盘中最低探至2407.44点,但收盘仍收于2418.17点,再次确认2400点的有效支撑,整体市场活跃度不减。

  大盘震荡 个股分化

  起于7月下旬以来的本轮上攻行情,至今已运行超过3个半月时间,其中上证指数从最低2049点反弹至最高2454点,上涨逾400点,涨幅近20%。进入四季度以来,市场对股指的恐高情绪一度有所增强,消化获利筹码势在必行。因此,股指在2400上方的波动会比较复杂:一方面面临获利盘和解套盘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2400点上方面临去年2月份年内高点2444点和前年2月份高点2478点这两个重要的历史阻力位。因此,短期震荡洗盘属于正常走势。

  值得投资者引起重视的是,近期个股出现加剧分化。一方面,兰石重装一路强势涨停,带动次新股明显活跃。受益政策扶持的国产软件、核电、高铁板块表现出众。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三季报收官,整体业绩增速放缓,不少公司业绩下滑,目前炙手可热的次新股成为业绩变脸的重灾区。在这样的背景下,趋势走坏、机构资金调仓的股票面临的风险较大。

  A股这个冬天不太冷

  虽然冬天来了,要防范“黑天鹅事件”降临,但在政策暖风频吹之下,A股这个冬天不会太冷。

  李克强总理本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削减前置审批、推行投资项目网上核准,释放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会议还部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助力创新创业、升级“中国制造”,推进软件正版化。

  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制约国内创新发展的症结所在,如今在依法治国护航下,企业创新活力将被激发,企业竞争力随之快速提升。对资本市场而言,国产软件将再成炒作标的,毕竟进口替代空间巨大,在政策的扶持下,长久行情可期。

  接下来的两个月投资还将加速。短短一个月内,已公布了包含铁路和机场扩建在内的2500亿元基建项目。本周,国家发改委再度发布7个新批铁路项目,投资金额总计约1998.6亿元,年末稳增长信号明显。

  9月底上报国务院的“一带一路”规划有望近期获批。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临近,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的主题或将促进“一带一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加紧出台。

  工信部也将组织制订我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工信部装备司要求,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

  11月5日,香港交易所在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中披露,目前沪港通计划的准备工作已大致完成。与此同时,证监会在例会上称,沪港通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到了最后阶段。

  战略布局改革与转型

  来年的战略布局仍紧紧围绕改革与转型进行,有五大观察点值得关注:

  观察点一:央企国资改革落到实处。国资国企改革在中央层面已基本确定各部委职能和分工,将有利于尽快推进国企改革。整体改革由中央深改组总揽,国资委负责国企的功能定位与分类改革,发改委负责制定混合所有制办法,财政部负责资本经营预算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据了解,国务院国资委今年7月启动央企四项改革试点,目前,试点相关工作在稳步推进。

  观察点二:价值成长仍可关注。近年来,在高成长预期下小市值股票估值高企,因对企业和产业认识的漂移,投资者可能会对这些个股的高成长性产生怀疑,从而导致股价出现高频率波动。但伴随着产业的发展和高成长性预期不断被检验,这些新兴产业的成长企业,未来仍将成为市场持续关注度焦点。

  观察点三:转型与升级并举。转型也并非意味着都转向新产业、新经济,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也是一种企业转型的典型路径。经济转型期的政策推动,也常常创造出新的需求。而市场竞争和资源(包括环境)压力也会逼迫一些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着力于技术进步和品牌价值的创造,在产业链价值模式上进行提升,为其成长性增添活力。

  观察点四:新兴与传统并重。转型并不能把中国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科技密集型。中国最多的资源还是人,还得靠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经济。不过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将由发展重工业转型发展服务业。

  观察点五:垄断行业向民企开放。转型期民间投资将唱主角,将开放包括军工在内的更多领域,甚至垄断行业让民营企业进入。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