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倒逼制度建设是沪港通最大红利

2014年11月18日 10:46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记者吕红桥)据经济之声报道,变革的时代,新政接踵而至,带来了新的突破。新政当有新气象,我们就来看一看,哪些变化让我们耳目一新。

  倒逼制度建设是沪港通最大红利

  先看沪港通的开闸,这是酝酿已久,千呼万唤的股市新政。就运行的第一天来说,沪港通总体可以称得上是波澜不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北上”的沪股通,下午两点就已经额度耗尽,而“南下”的港股通,截至收盘的时候,额度还没用到两成。这样的“北热南冷”的态势,和之前多方的预测明显相左。

  一般认为,港股相对于内地股市来说,更加地规范、公开和透明,对投资者也更具有吸引力。可也有人认为,这并不意外。因为A股受追捧主要是传媒、生物医药、高铁概念等一些稀缺品种,热是理所当然;而港股是成熟市场,内地投资者需要时间适应,冷是必然现象。

  看来,沪港通还有待进一步的磨合。其实,除了这些因素,投资门槛的限制也不可忽视。沪股通随便开户,港股通却需要50万的资金要求,显然,不敞开大门,怎么能宾朋满座呢?

  当然,冷热不均抹杀不了沪港通的带来的新气象,在我看来,对制度建设的倒逼,是沪港通的最大红利。你要跟人家接轨,就要按公认的标准来,如此说来,T+1的交易制度要改吧?涨跌停板限制也要改吧?红利税等还要改吧?甚至再上一个层次,上市公司的监管水平也不得不改。再考虑到资本的跨境流动,和人民币的国际化,沪港通这资本市场迈出的一小步,真的可以称得上中国经济的一大步了。

  退市制度健全 股市能否优胜劣汰

  说到监管水平,这方面已经有了新的动作。A股市场新的退市制度已经正式施行,按照新版退市制度,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被强制退市,另外,重大违法公司也将被强制退市,这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退市制度。

  证券日报认为,这有利于实现优胜劣汰,提高市场有效性;有利于上市公司主动实施发展战略,提升公司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活力;有利于培育理性投资的股权文化,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当然,我们换一种思考方式看的话,这也是理所当然。投资者早已对垃圾股的炒作怨声载道,而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炒股票的现象也让人深恶痛绝。这个意义上说,退市制度只能说是相对健全了。另外,据说垃圾股们也开始行动,纷纷祭出保壳法宝,有的重组,有的变卖资产,临时抱佛脚,心思还是没花在正常经营上。股市是否还有不死鸟,强制标准能否击碎侥幸心理,我们还是拭目以待。

  乱收费如何从“有权拒缴”到“有胆拒缴”?

  总之,新政要想带来新变化,关键还在于执行。比如前些天,新华社报道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我国一年仅居民生活电费就“附加”收取了270亿元。对此,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回应,对未列入财政部目录清单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拒绝缴纳。

  这样的回应让乱收费不再理直气壮,但远不足以作为公众依仗的后盾。有网友问得好:有权拒缴,但是有胆拒缴吗?想想多地出现的强行断水断电行为,公众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评论认为,公众从“有权拒缴”到“有胆拒缴”,最终要靠法治撑腰。支持拒缴,不如上下清查、惩前毖后。杜绝名目繁多的“附加费”,仅靠提醒公众显然不够,还应严惩乱收费单位,清查灰色地带。

  北京学区房新政落实起来也要多管齐下。北京市教委最近表示,将细化就近入学标准,在制度上做一些约束,今后不是说在哪儿买了房就能够就近入学。相信很多人对4平方米学区房卖出百万的消息还颇有印象,新政出台的话,意味着这样看得见的疯狂现象能够得到遏制,但是看不见的教育不公,又该如何根治呢?所以,我们当然期待各方能拿出更多的智慧和魄力。

  国企改革有进展:更高层面统筹

  最后来关注国企改革新政,也有好消息传出。上海证券报报道,有关规范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文件,已经讨论通过,有望于近期出台。而且,国企改革方案顶层设计的牵头者,已经由国资委升格为国务院,相关文件的出台有望加速。

  对此,有评论看得很透彻: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到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从管资产到管资本,今天的国企改革已经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改革,而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工程。从这一点上说,更高层面的统筹,意味着更高的效率。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