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保险来了 股市“保险”何时来?

2014年12月03日 10:3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11月的最后一天,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全文公布《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酝酿了21年的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尘埃落定,意味着不仅能够加强和完善对存款人的保护,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市场约束,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安全网的整体效能。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而言,同样意义重大。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股市的“保险”制度在哪里呢?A股的投资者能否拥有更加丰富的创新工具、创新制度来保障投资的安全?

   市场倒逼制度加快改革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当前市场创新工具的总体发展现状已经不能够满足投资者的需要。

   从国际发达市场来看,以期货和期权市场为核心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是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等并列的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期货市场在现代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银河期货总经理姚广认为,目前,国内股市推出的衍生品工具数量还比较少,创新产品推出的速度较慢,可供规避风险的策略性有限。如果市场能够抓紧推出更多的金融工具,包括期权,可供对冲的选择越来越多,市场的平滑性和稳定性都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此外,随着沪港通的开通,对于A股的产品工具创新也提出了挑战。香港市场拥有丰富的期货、期权、权证、牛熊证等一系列产品。有市场人士称,衍生品对现货的定价是非常关键的,两个市场对接之后,会对国内股市形成非常大的压力,这也迫使国内市场尽快完善定价机制,推出衍生品。

   而随着市场容量的变大,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断增强,市场整体流动性的畅通,尤其是当股市不断走高的时候,单边的市场机制,往往需要股市有更多的避险保值工具出现,减少股市的突然变化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单调的金融工具正被透支

   一件商品频繁使用总有被透支利用的那一刻,金鍀投资董事长任思泓表示,以沪深300指数为例,虽然其不管在国内国外都是比较成功的产品。“但市场发展到现在,产品太好了,大家想尽办法去用这个东西,实际已经把它运用的有点透支了,这个产品被用来做很多不应该做的事。”

   由于市场中投资工具过少,少量的金融工具被作为基础工具用在太多领域,无论是直接操作,还是通过其他方式参与到市场中,都离不开对目前市场单一的避险保值工具利用。

   例如,投资者购买创业板做空沪深300指数。任思泓认为,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来,A股中的中小盘是超涨于大盘,没法说沪深300指数因为股指压下去,如果透支沪深300指数,也是对沪深300指数具有压制的作用,单一股指在这方面,承受了全市场所有的需求。

   虽然国内证券市场指数较多,比如沪深300指数、上证指数、深证指数、上证180指数、深证100指数、上证50指数,但与指数相对应的指数期货与期权依然匮乏。目前上市交易的只有沪深300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也导致国内证券市场避险工具缺乏,而推出更多的股指期货和期权被认为是深化国内股市的重要举措。

   市场需要股市“保险”的出现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投资层级出现多样化,对于投资的理解和认识也出现分化,提供更多的创新金融工具,给投资者和机构提供更丰富的投资选择已经成为了迫切的要求:一方面更多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可以增加市场的活跃性,丰富资本市场的品类;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的为投资者对冲投资风险,为市场提供“保险”选择,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真正摆脱大起大落、炒作成风的恶习。

   中国农业大学常清教授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金融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快,更多金融工具的上市,不仅仅满足投资者需求,也是资本市场更为迫切的需求。

   当然股市可操作工具多样化的推出,对于正处于转型升级中实体企业也是重大利好。金融工具的丰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增加了实体企业的效率,增加市场的灵活性,增加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渠道和路径。利用资本市场的金融杠杆,进而规避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常清认为,证券市场发展壮大了,这样以来大大降低了市场的投资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文/杨晓波)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