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分析称A股有望长期上涨 个股投资仍需谨慎

2014年12月11日 13:1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2015年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当前火爆的A股市场能否持续热度?9日,招商证券在深圳发布了2015年经济形势预测系列报告。该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2015年宏观经济能否有所改善,核心变量在于制造业投资能否复苏、房地产行业能否企稳,以及政府刺激政策的强度。

  针对备受关注的A股市场走向,招商证券分析师认为,2015年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增量资金进入A股市场将会成为决定行情走势的主要因素。建议广大个人投资者在投资A股市场时,谨慎进行个股投资,更多选择对择股能力强、中长期业绩稳定而优秀的偏股型基金。

  投资增速下滑 GDP增速放缓

  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国内经济增速呈持续放缓趋势,GDP单季增速从2013年四季度7.8%,降至2014年三季度的7.3%;工业增加值增速也从2013年12月份9.7%,降至10月的7.7%。业内人士分析称,国内经济放缓主要由于投资增速明显下滑所致,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13年末19.6%降至15.9%。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下滑严重,虽然政府提升基建投资予以对冲,但仍然无法阻止投资下滑的趋势。”招商证券分析报告指出,由于投资下滑,导致了大宗商品大跌,“今年内,铁矿石、铜、铝、煤炭等大宗商品均出现较大跌幅,国内PPI和CPI持续走低,通缩压力隐现。”

  针对经济持续下滑、通胀走低的态势,央行今年采取了一系列定向宽松的措施,并在四季度降息一次,招商证券分析师认为,“在投资增速难以明显回升的情况下,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继续带动无风险利率下行。”

  “在央行降息的背景下,银行贷款利率有望持续回落,这将会对制造业投资产生正面影响,同时,经济结构转型环境下,新兴产业投资增速将会稳步提升。”该报告分析指出,但是由于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局面仍存在,传统制造业投资增速仍将下滑,因此,制造业回升力度相对有限。

  “未来数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速将受潜在产出增速下滑影响而继续放缓,总供求失衡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善,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招商证券宏观团队的预测,明年全年GDP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全年GDP增速将降至7.3%,四个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7.5%、

  7.3%、7.3%、7.2%。

  多重因素利好A股市场 建议提高偏股型基金配比

  近期,A股市场的表现备受关注,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前提下,股市将会在

  明年呈现怎样的局面呢?上述分析报告指出,增量资金进入A股市场将会成为决定行情走势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随着沪港通开通,各大全球指数公司均有望在2015年将A股市场纳入对应的指数,这将为A股市场持续引入国际资金。

  此外,当前房地产市场黄金期已过,人口结构变化、高库存都将使得房价继续上行乏力,从而降低房地产资产的吸引力,房地产投资者很可能将资产向资本市场转移。这些增量资金将会主导2015年股票市场走势,很可能使得A股呈现震荡走高的态势。

  业内人士还指出,“就基本面分析,2015年中国经济有望呈现低位企稳的态势,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企业收入增速有望保持稳定;而融资成本的持续降低,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将会使得企业净利润增速呈现稳步回升的态势。”

  此外,随着传统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转型;新型产业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并购等方式逐步壮大;IPO注册制推进使更多符合经济发展前景的公司获得融资,A股的结构将会逐渐向“新经济”偏移,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指数将会因为“新经济”股票权重的扩大而呈现逐步走高的态势。

  “传统行业也会在明年有机会。”报告分析称,在经历了4年去产能后,传统行业供给过剩的局面有望从明年开始逐步好转,同时,“一带一路”等基建走出去的战略也将转移过剩的产能。而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行业普遍高负债,融资成本降低对这些行业净利润影响最大,传统行业盈利水平也有望得到改善。

  “总的来看,A股市场有望明年开启长期的上涨趋势,投资者资产配置也应该向A股偏移。由于专业机构投资者信息更及时和丰富,专业度更高,长期以来平均业绩远超过基准指数,因此建议广大个人投资者在投资A股市场时,谨慎进行个股投资,更多选择择股能力强、中长期业绩稳定而优秀的偏股型基金。”

  南方日报记者 邓翔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