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并购市场活跃 新兴产业成为市场香饽饽

2015年01月07日 15:0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过去一年多,并购活动异常活跃,并逐步扩散至过半上市公司,并购已不再局限于少数上市公司。与此同时,新兴产业也成为市场眼中的香饽饽,并为上市公司股票带来更大的溢价空间。分析人士认为,未来资本市场已经将目光移开传统行业,新兴行业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会更加猛烈。

  并购市场活跃

  安信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2007年-2014年期间国内上市公司共发生5987起并购;而2013年-2014年不到两年间共发生并购2544起,占比高达42.5%。2007年-2013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占总上市公司数量总量的比例约在20%-25%之间;并购是属于少数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但2014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数量占上市总量比重高达44%,并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已不再局限于少数上市公司。

  分季度来看,自2013年三季度以来,并购活动频率显著增加,并购提速明显。其中,2012年平均每季度并购164.8起;2013年上半年平均每季度并购151起;2013年下半年平均每季度并购253.5起,较上半年环比增67.9%;2014年平均每季度并购578.3 起,约相当于每天发生至少6起并购,较2013年下半年环比增128.1%。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国内共发生并购1735起,按照上市公司数量2543家,覆盖率已达68%,远远超过半数。与此同时,比较2007年和2014年的并购覆盖率情况,2007年并购数量292起,占同期上市公司数量仅为19%。假设以最新交易日停牌信息为例,当前A股2545家上市企业中约有244家上市企业因重大事件停牌,占比约高达10%。

  此外,上市民营企业逐渐成为并购主力。2007年-2014年,民营企业并购占比平均为49%,民营企业并购比重逐年提升;其中,2007年民营企业占比仅30.5%,而2014年超过50%。

  值得注意的是,并购市场不仅总体上远超以往,发起并购的公司更是动作频繁。安信证券统计显示,2014年,大约28%的并购发起方年内发起并购次数至少2 次及以上。其中,约19家企业2014年发起并购次数多达6次及以上,其中蓝色光标16起并购、复星医药14起、海润光伏10起等。根据Wind的分类,并购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公司间资产置换重组、集团整体上市、壳资源重组、融资收购其他资产、实际控制人资产注入、引入战略投资者几大类。2014年,各大类并购方式均呈现百花齐放格局,其中,公司间资产置换使用范围最广,占当年并购数量的51%。

  新兴产业将唱主角

  安信证券统计显示,2007年-2013年,传统行业占据国内并购市场的主力。其中房地产、公用事业、采掘、有色金属、银行是并购热情最高的前五大行业,而机械设备、电子、汽车、化工、计算机则是相应发起并购意向最低的五大行业。但2014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并购热情最高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电子、传媒、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并购热情最低的五大行业则是采掘、有色金属、房地产、公用事业、银行。2014年较前些年行业并购冷热度几乎完全 “倒置”;新兴产业代表的电子、计算机、传媒等成为并购主力军。

  与此同时,新兴产业也成为市场眼中的香饽饽。安信证券的报告显示,“传媒”、“TMT”等项目也为上市公司股票带来更大的溢价空间。2007年-2014年被并购方所属行业,金融行业占比显著下降,金融行业并购数量占比从2007年的25%下降到2014年的16%;同时,信息技术行业并购数量占比则从2007年的8%,提升至2014年的20%。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在全社会资金偏紧的环境下,上市企业积极利用融资优势进行新兴产业并购:以医疗、清洁技术为代表的行业通过横向并购以拓宽产品线、进入新市场等;以TMT为代表的行业通过纵向收购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进入细分行业。传统产业方面,上市企业通过横向、纵向并购进行优质资产的产业链整合、消化过剩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未来资本市场已经将目光移开传统行业,新兴行业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会更加猛烈。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