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证50ETF期权今日开闸 A股市场迈入期权时代

2015年02月09日 10:3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证监会1月9日发布《股票期权交易试点管理办法》等股票期权配套文件,自公布日开始实施,并将于2015年2月9日试点上证50ETF期权,这意味着,本周一,A股市场正式迈入期权时代。

  股票期权是继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之后,A股市场的第三类重要金融衍生品工具。中国股市最大的特色是散户为主,股票期权将会让A股将进入一个专业化机构主导的时代吗?股票期权交易,又将给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带来哪些机会?

  在开闸前一天,2月8日下午的《粤港财富通》报告会上,中国国际期货广州分公司投资经理姜春阳表示,期权是风险管理、加工利润的工具,要合理地运用才是主线。他建议投资者从制度、规则、参与人群等方面分析,看好市场不同时期的盈利点。

  ●南方日报记者 陈若然

  个人投资将添新工具

  尽管股票期权对内地投资者来说是片新蓝海,但个人投资者参与股票期权交易,机会与风险各占几成?一般来说,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掌握的信息更充分,散户如果没有信息优势,也没有技术领悟,面对眼花缭乱的金融工具会不会无所适从?

  针对大家关心的50ETF期权,中国国际期货广州分公司投资经理姜春阳表示,期权是风险管理、加工利润的工具,要合理地运用才是主线。今年是期权元年,指数期权、个股期权、商品期权的陆续推出对行业介入提供更好契机;而且目前是经济拐点之时,一般来说股市先行,商品后动,有时间差。

  姜春阳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开放期权交易相当于增添了投资的新基础工具,在股市有风险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有买入做空股票期权的选择,对冲股市风险。同时,随着股票期权的开闸,未来市场大资金也将成为极佳的投资机会。

  期权本身具有极大的杠杆效应,放大收益和亏损,在目前风险偏好较大的市场环境中容易受到热捧。对此姜春阳表示,期权时代,个人投资者需要对金融工具有深刻的理解,同时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如果投资者可以抓住一个题材,则能获得的利好也是相当大的。

  姜春阳建议,个人投资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国家有足够偏向性的题材上,如国企改革、电力改革、石油系统改革上,在这一基础上参照营业数据,选择优质股。

  由于近期股市震荡让人惊心,增加了不少投资者的疑虑。国信证券研究人员表示,当前的所谓资金去杠杆、人民币贬值只是小插曲,大思路还是要相信国家需要股市兴旺承担调结构、促改革、利创新的大方向,大类资产配置增加权益类配置的大趋势没有变化,股票市场的资金有巨大的粘性,短期的震荡是正常的,行情的中线大格局没有结束。伴随着房地产拐点的到来与固定收益类产品配置吸引力的下降,权益资产正迎来大类资产配置的最好时机。

  对于股票期权开闸,上海证券表示,期权上市初期都会导致标的证券成交量和波动率放大,初期推荐的期权策略为套利策略和卖出开仓策略。根据当前仿真交易的情况,上海证券认为期权上市初期预计会受到投资者追捧,大量投资者涌入提供了最佳的套利时机,建议投资者选择成交量大的合约进行套利。

  此外,期权交易初期可能会定价较高,但临近到期日价值会急剧衰减,投资者可以备兑或卖出开仓部分深度虚值期权,在到期日前平仓获取收益。

  对券商将有长期利好

  个人投资者之外,股票期权开闸最大的玩家还是机构。国信证券表示,股权期权将直接和间接利好券商。一方面券商直接在个股期权交易经纪业务中赚取了佣金;另一方面,股票期权的推出,进一步加强了了股票市场的做空机制,会活跃A股市场,间接增加股票交易量,从而增加了券商在股票经纪业务中的佣金。

  而方正证券认为,股票期权对券商行业营业收入的贡献在6%,股票期权的开通将为权证交易量带来10%左右的新增长;而由于设置了较高的客户入门门槛,预计期权开仓的投资收益率将远远低于权证,如按15%投资收益率测算,则股票期权给行业带来的收入贡献在6%。

  而由于此次股票期权的投资者入门门槛为50万、拥有6个月融资融券操作经验等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预计客户质量较高的大券商更为受益。对于券商行业中资本充足、客户质量较高的大券商来说,这一比例将会更高。

  对于散户投资者,机构建议,不管是否参与股票期权交易,都可关注券商、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同时建议关注互联网金融相关标的。预计随着股票期权试点的不断推进,未来股票期权品种将会不断丰富。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