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股“抽血”二级市场 基金:年前行情有点悬

2015年02月10日 07: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记者 康博) 虽然昨日沪深两市报收小阳线,但这依然无法改变2月份以来A股市场整体的下跌趋势,短短一周左右,上证指数降幅就超过4%并跌破3100点支撑位。而在本周,市场还将面对新股“抽血”危机,大量资金因此将会移师到一级市场。

  对此,众多机构表示,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大盘短期内难有起色,年前的行情也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基金仓位已经在上周出现小幅下降,未来市场或将继续承压。

  大批新股来袭 万亿资金被冻

  本周,将有24只新股集中上市,其中,三圣特材等17只股票将于周二同时首发,周一和周三则各有3只股票上市,周四有1只股票上市。由此,两市迎来年前最后一批汹涌的发行潮。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在本批新股中,单股发行量集中在2000万——5000万股的区间,其中,发行量最多的为东兴证券,达到5亿股,而最少的博世科发行量为1550万股。面对如此众多的新股,股民们纷纷感叹需要面对“选择困难症”。事实上,本次新股发行将引发更大数量单位的资金冻结。据机构预测,本周新股冻结资金总量累计将接近2万亿。其中,民生证券预估冻结资金为2.6万亿,而最乐观的太平洋证券给出的预估值也在1.5万亿元。

  据相关人士分析,节前行情不容乐观,其原因并不仅在于新股发行的密集。管理层因素上,从上周末开始,市场上传出监管部门将要约束证券公司进行相关融资类业务的消息,包括禁止通过代销伞形信托、P2P平台并为客户提供相关融资类服务等。这些禁令同证监会“去杠杆 ”的一系列措施结合起来,终结了大盘的“疯牛行情”。可见,监管部门决心对A股进行“去杠杆”举措,应引起投资者对之高度的重视。

  另一方面,央行降准的推出也因为时点问题,也并没有能及时挽救股市。有投资机构指出,由于降准措施并没有在市场预期最强时推出,而是当大盘进入下跌通道时推出,导致投资者无法形成足够信心,反而借机出货。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由于春节临近,各方投资者已经无心恋战,节日资金的外流已成定势。另外,在股票期权、次新股解禁等原因综合影响下,令投资机构大多认为市场将加速下跌,并纷纷选择离场观望。

  市场震荡加剧 大部分机构减仓过年

  在离过年还有一周左右的交易日里,众多机构对市场的操作也出现了严重分歧。天冶基金人士向媒体透露,由于降准兑现之后效果不明显,市场情绪遭受打击,因此,春节之前大盘都将加速下跌。其中,金融和地产类行业股票更是不容乐观,而互联网金融、电商和传媒板块由于在之前有较大涨幅,目前面临的调整压力也较大。因此,该人士建议投资者减仓避险,等待市场调整到位。

  康庄金融集团董事长常士杉也认为,由于此前场内的获利盘较多,加之管理层的去杠杆措施,都将引发市场的调整。而对于调整的时间,常士杉预测将是月线级别的调整。

  但乐观的机构却认为,此时正是布局优质上市公司的大好时机。泰达宏利基金就表示,1月份的市场表现实质是大股票在监管和各类利空下的融资盘出清过程,杠杆出清孕育出大股票年内最低点机会。5、6月份,大股票迎来分红季,下半年地产销量有望稳步复苏,大股票将迎来持续性的机会。而经过1月份的调整,银行、券商、保险、地产等大股票已经跌出了一定的空间,年度配置的机会凸显。

  而据了解,近期更多的基金经理将进行小幅减仓,尤其是蓝筹风格的基金,已经持续进行了减仓,如大成、嘉实、华夏等基金明显进行了减仓,而中小基金公司的减仓幅度也较大,其中以中邮、浙商、万家的产品如万家和谐、中邮主题等最为明显。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仓位测算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偏股方向基金上周仓位整体小幅下降。可比主动股票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88.29%,相比前周下降0.30个百分点;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83.09%,相比前周下降0.57个百分点;配置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71.90%,相比前周下降0.58个百分点。测算期间沪深300指数跌3.30%,仓位有较为明显被动变化。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偏股方向基金变动轻微。

  在众多基金选择降低仓位的同时,一些激进的机构却选择了逆势加仓操作。数据显示,部分基金近期大肆加仓创业板中占主导的TMT板块,希望捕捉结构性行情带来的收益;还有基金选择加仓家电、医药等板块规避风险。

  综合来看,由于市场的剧烈震荡,基金经理仓位操作普遍趋于谨慎,未来则将更看重成长和蓝筹的均衡配置。

【编辑:刘旭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