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观点:注册制改革将重塑政府与市场边界

2015年03月05日 07:28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 一家之言

  实行注册制并不意味着政府监管的弱化,而是政府转型与对监管方向的调整,是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管、市场自律监管职能的调整与再分工,政府在IPO“前端”收缩“有形之手”是为了更好地在需要发挥功能的地方更好地作为,是重塑政府与市场边界、让市场发挥更基础性的资源配置功能的一个具体体现。

  新股发行注册制在两会期间再成焦点。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桂敏杰日前表示,IPO审核放在交易所是注册制主流方案之一,上交所正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对今年推出比较乐观;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预计10月份可以完成三审通过。

  至此,注册制改革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注册制是与核准制相对应的一种新股发行制度,其改革的核心要点是放松股票发行前端管制,弱化IPO准入环节的行政约束,还市场投融资双方自主定价、自主交易的“自由裁度权”。注册制改革最为重要的意义就是将重塑证券市场与政府管理之间的边界,进一步促动政府服务转型。

  在注册制之下,政府的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只要公开方式适当,公开信息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主管机关即不得拒绝注册。注册制改革最直接的效果是可以釜底抽薪方式,减少政府监管在IPO过程中由特权存在所可能滋生的寻租行为,有利于重整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降低监管成本。

  但是,在放松前端管制的同时,需要强化后续动态监管以保证上市公司质量与各类投资者尤其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因此注册制改革对现行的证券市场法规监管制度、监管体制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有形之手在前端收缩之后,可以用力于强化对市场基本制度建设、监管宏观统筹、协调等职能,比如现行监管主体涉及财政、税收、审计、工商、国有资产管理、证券管理等政府职能部门,就目前来说,监管主体之间职能庞杂繁复,监管主体越位与缺位问题并存,出现监管重叠与遗漏,这些都需要进行统筹协调。因此,实行注册制并不意味着政府监管的弱化,而是政府转型与对监管方向的调整,是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管、市场自律监管职能的调整与再分工,政府在IPO“前端”收缩“有形之手”是为了更好地在需要发挥功能的地方更好地作为,是重塑政府与市场边界、让市场发挥更基础性的资源配置功能的一个具体体现。

  而股票发行的前端监管则需要依赖市场的力量。注册制改革需要推动建立更强化、更可靠与更可信赖的社会监管机制。在政府监管退出之后,这些职能需要由社会监管与自律监管替代与填补。而强大的外部监管机制同时包括对各类监管的再监管。出于“利益诱致”方面的原因,在外部威慑与社会再监管机制缺失的情况下,中介机构极易被上市公司“俘获”,由此需要政府监管以及社会监管自身相互监管进行制约。而塑造与建立强大、可依靠、可信赖的社会监管机制,以保证对上市公司实质审查的效果,这是注册制改革成功的关键环节。

  注册制改革包括证券监管、新股发行与股市投资在内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制度重塑上的系统工程。从现行市场状况来看,证券市场并没有做到充分的准备,未来改革仍然需要强力推进先迈步实践、再制度完善、以改革“倒逼”制度优化的思路,这也符合决策层反复强调的释放改革红利推动社会进步的思路。

  □傅子恒(万联证券研究所所长)

【编辑:刘旭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