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工产业三大投资主线凸显 航天系改革空间大

2015年03月06日 13:3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2015年,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军工资产证券化和军民融合等重点领域有望获得实质性进展。随着军工改革的深入推进,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将明显增厚。

  加大高新装备建设力度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大国防科研和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力度,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建设,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今年1月《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审议通过,提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到2020年我国将力争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个大兵种为了适应信息化作战需求,装备会更加先进,重点支柱装备产业将得到发展。在此背景下,分析人士认为,航天及大飞机材料板块、无人机板块、航空发动机板块、航母及特种材料、北斗导航及大数据板块等将成为重点建设领域。

  申银万国分析师认为,未来中国国防装备发展的重点集中于航海、航空、航天和信息化建设,集中体现为舰艇制造、运输能力提升(大运/大客/直升机)、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信息化提升(数据链/北斗导航)。航空装备领域主要受益标的是中直股份和中航飞机;海军装备对应标的是中国重工;国防信息化对应中国卫星、四创电子、振华科技等。

  三大投资主线

  近日,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表示,2015年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破题年、规划编制年、制度建设年,要落实国家安全和军民融合两大战略,抓好强军和强基两大工程建设,强化深化改革和自主创新两大动力,开拓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中信建投军工首席分析师冯福章认为,2015年军工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武器装备建设,二是军工体制改革。军工体制改革包括军民融合深度改革、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军工股份制改造等,2015年上述改革将逐步兑现。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今年军工工作的核心任务。工信部此前曾表示,2015年将继续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专项行动,研究制定重要领域军民互动共享的措施意见。去年6月份,总装备部会同工信部、国防科工局等单位,集中发布了关于简化军品市场准入程序、建立采购信息交互机制等12项推进“民参军”措施。去年11月下旬总参谋部向社会公开发布108项军事需求,吸纳地方优势资源参与。

  军工科研院所改制一直被认为是未来3-5年军工行情的主要催化剂。军工领域的事业单位改制已经启动,正在初步确定分类名单并上报。中信建投分析师认为,受益于该改革预期的标的主要是电科系的公司和造船类公司,如中国重工等。这些公司的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旗下还有很多盈利能力优良,且规模比较庞大的科研院所类资产,未来有望注入到相关上市公司。

  在军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方面,该分析师表示,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2015年进行资产注入的可能性不大,在股价高企的情况下,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进行资本运作的可能性很较小。可以关注有承诺进行资产注入的公司等。

  航天系改革空间大

  许达哲近日表示,将积极推进航天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航天企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吸引社会资源加入航天工业建设,构建“小核心、大协作”的科研生产体系。要以国家战略为先导,以军民融合发展为方略,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加快推进航天工业与国家大工业体系的深度融合。

  市场人士认为,此番表态给市场更强的资产注入启动预期,航天系旗下企业或将引领军工院所改革。航天系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水平低,潜在空间巨大。目前,航天科技集团证券化率约18%,航天科工集团的证券化率不到20%,相比中航工业集团证券化率55%,航天系资产注入空间更大;另外,航天系目前是“小公司、大院所”的格局,民品居多,科研院所注入将使资产明显增厚。

  除了政策推动外,重大航天工程也在加快建设。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3月3日透露,未来3年我国预计将完成50次火箭发射。2015年,我国新一代小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首飞在即,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即将问世,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即将诞生。

  业内人士表示,在系列重大航天工程加快建设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推动下,航天系上市公司将迎来较好的机遇。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中国卫星、航天机电、航天电子、航天科技值得关注。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