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政策预期兑现 地产股短期波动或加大

2015年04月01日 11:3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房地产市场的动向不仅牵动着购房者的神经,也影响着A股地产板块走向。本周二,随着“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政策靴子落地,周一受此消息影响大涨的地产指数出现回调。

  分析人士认为,从政策脉络看,自去年下半年来政策不断松绑,楼市景气度触底回暖确定性无疑,但短期而言,A股市场对政策松绑已有预期,相关利好已在股价中得到反应。目前,大盘正值7年新高,获利回吐、技术调整、资金情绪等都可能成为扰动房地产板块的“稻草”,继续复制前期强势的可能性不大。

  地产指数高开回落

  周一,央行、住建部等部门发文明确,“对拥有一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本周二申万房地产指数早盘大幅高开近3%,以5271.18点创7年新高,但此后伴随周期股集体杀跌,指数全天出现两轮明显下挫,最后以1.72%跌幅收场;建筑装饰板块亦受到拖累,全天累计下跌1.74%,为跌幅最大的两个行业板块。

  个股方面,昨日正常交易的125只成分股中出现下跌的达到104只之多,仅有深深房A、荣安地产逆势涨停。从跌幅来看,上述104只股票中有97只全天跌幅超过沪综指,跌幅超过3%的亦有31只。

  应该说,自上周后半段开始,市场上关于房地产新政将出台的消息就不绝于耳,期间叠加“一带一路”概念热情重燃,强烈预期促成上周四开始申万地产板块连收3阳,重启“新高秀”;建筑材料、建筑装饰板块也一并获得提振,双双迎来“跳空”大涨。不过,随着昨日盘中房地产板块走势转向,上述两大板块成分股也大面积翻绿。

  分析人士认为,地产类板块昨日早盘悉数高开,某种程度上恰恰反映出投资者对地产“松绑”政策的认可,以及对国内楼市景气度回暖的信心,而盘中上演“跳水”行情体现了利好释放过后,投资者锁定利润的急切冲动。一方面,单以股价论,涵盖建筑装饰和建筑材料在内的地产类股票大都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园区设计、设计股份、友邦吊顶等股票每股价格更定格在70元附近,这一水平即便在全部A股中也名列前茅;市盈率方面,津滨发展、廊坊发展、万鸿集团、巨龙管业等近10只股票PE(TTM)均超千倍。另一方面,近两周来大盘频频创出新高,目前距站上3800点只有一步之遥,技术调整风险倍增,作为市场权重板块,一旦股指回调,地产类品种势必首当其冲。届时,投资者出局避险以及资金派发情绪可能对行情造成打压。

  行业前景总体向好

  分析人士认为,对地产板块而言,虽有风险近忧,但中长期考量景气度向好无虞。首先,当前突破国内楼市瓶颈的关键在于“去库存”,而消费者需求恢复关键在于购买力,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例后,未来政策方面还可能继续辅以利率政策配合。无论对房地产行业本身还是对A股地产板块,这都将构成明显提振,而需求的改善将带来上市公司盈利增长,反过来这对个股乃至板块估值也是一种支撑。

  其次,连续托市政策之后的累积效应值得关注。中信证券认为,考虑到前期政策加大公积金对住房消费支持、减免住房交易过户营业税等一系列“组合拳”,政策合力或将给市场带来提振。此前百城房价指数持续下跌的局面可能告一段落,一线城市或有可能出现房价适度上涨,二季度起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或出现更高的同比正增长。

  再次,自去年楼市进入增长“平台期”,房地产企业自身也在积极谋求转型。包括龙头公司在内,几乎所有地产企业都认同开创新盈利模式的重要性,积极发掘产业链业务机会和品牌价值。从这个角度而言,在具备成长性的新方向上继续深耕,有望对冲销量增速放缓带来业绩波动,从而封住板块大幅下跌的系统性风险。

  着眼于此,近期两融资金介入地产类板块意图明显。WIND数据显示,近几个交易日来,地产类板块每日累计融资买入额节节攀升,仅上周五以来累计金额已经达到549.42亿元,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万科A更名列区间融资净买入额前三,且单日看均为连续增长。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