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投资者应谨防踩熊猫烟花的“地雷”

2015年04月20日 07:3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卖烟花和放债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行当,加之又是从传统制造业一步跃入互联网金融业,跨界幅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中国最大的烟花制造商熊猫烟花上周公告称,4月20日起,公司名称将正式由“熊猫烟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熊猫金控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也改为“熊猫金控”。与此同时,熊猫烟花还公布,拟定通过增融资,收购位于上海的P2P平台你我贷51%股权。

  卖烟花和放债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行当,加之又是从传统制造业一步跃入互联网金融业,跨界幅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上市公司傍“互联网+”的前车之鉴不是没有。最为典型的就是“餐饮第一股”之称的湘鄂情,国内反腐力度加大之后,高端餐饮业遭遇寒冬,湘鄂情盲目地追逐当下所谓的热门但自己却对此几乎一无所知的互联网、影视以及环保行业,还更名“中科云网”,结果遭遇一系列风波,董事长兼总裁辞职、所持股份被冻结,目前旗下公司债还面临巨额资金的兑付压力。

  同样大跨度转型更名的熊猫烟花会不会步湘鄂情的后尘令人担忧。在此之前,熊猫烟花也如同湘鄂情,一度进军当时最火的影视业,没过多久就中止,这次又再涉足互联网金融业。公司在跨界转型升级时将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诸如金融业务运作、投融资策划及金融服务等方面,都缺乏管理经验、缺乏专业人才,公司是否转型成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再说,人们对负有“前科”的熊猫烟花董事长赵伟平存有怀疑,一石三鸟的资本操作背后会不会隐藏某种猫腻,熊猫烟花是赵伟平的摇钱树,在2012年前的4年间,赵伟平通过减持熊猫烟花股份,套现获利超5亿元。那么,这一回在增融资之后,赵伟平会不会故伎重演,在某个“抄底”时节,突然间减持个人股份,变现抽身。更名后的熊猫金控命悬一线,前途未卜。

  根据媒体统计,在2014年,A股就共有182家上市公司发生更名,是有史以来更名最多的一年。进入2015年,此种趋势并未有所缓解。今年以来,已有68家上市公司更名。高频率的更名事件背后,潜藏的是人为拉升股价的投机行为。据同花顺统计显示,上市公司发布更名公告后,持股30天平均涨幅达10.07%,持股20天上涨概率达68.57%。

  上市公司更名只是一种表象,其背后无论是上市公司热衷于并购重组,还是为了追逐与互联网、手游等时下热点沾边的相关概念,股票简称变更所带来的投资效应均不可小视。其中不排除个别公司出于炒作题材的动机,刻意炮制相关的题材信息,却忽视了对相关风险和事实依据的如实披露,故意给市场炒作留下空间,而这为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操纵股价的市场违法行为留下太多的空间。这样的事例,以往并非少见。

  事实上,目前监管部门并未对上市公司更名作硬性规定,对于上市公司任性“更名”,监管部门主要以问询函的方式,要求公司公布详细情况,因此,这股更名潮何时能消停主要还是看投资者。对于投资者来说,在选股时应当需要仔细甄别上市公司更名原因,谨慎投资,而不是盲目跟从更名炒作,以防踩中股市“新地雷”。

  □蔡恩泽(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

【编辑:马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