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券商玩“刷脸开户” 概念股蓄势待发

2015年05月05日 08:55 来源:第一财经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继中山证券、长城证券、银河证券实现微信开户之后,证券公司开户今日又迎任性新玩法——“刷脸开户”。华林证券总裁助理雷杰近日称,人脸识别是通过采集客户的人脸头像或短视频中提取的脸部特征,与已知的人脸图像进行对比,识别客户的身份。华林、长城等券商已获得开展人脸识别应用试点的相关批文。

  机构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熟,“刷脸开户”的安全性问题可以得到较好解决。市场上已经布局了该技术的公司有望依托先发优势,受益于人脸识别带来的首轮风潮。

“刷脸开户”来袭

  《第一财经日报》第一时间联系了获得试点的两家券商。华林证券江门台山政泉营业部的工作人员表示这种开户方式目前还没投入使用,技术部还在进行测试;而长城证券上海民生路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安卓用户现在已经可以开始使用“刷脸开户”。

  按照工作人员所说,首先需要下载“长城宝”APP,然后输入手机号获取验证码登陆应用。此后每一步都会有指导,当进行到人脸识别的,系统会指示用户做一些动作,如“向左上角抬头”,“举手”等以进行“活体验证”。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无需实时双向视频见证,只需一台具备摄像功能的手机,即可分分钟开户。听着酷炫,可是这项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很容易让人存疑。精确度不够高,人脸采集的可复制性带来的安全隐患等都是市场担心的问题。

  本报记者在采访多位互联网金融和计算机行业的机构人士后了解到,技术靠谱确实是该技术运用成功的关键,而当前技术已经成熟,市场无须对安全性问题过多担忧。

  “只要用的技术是可靠机构的成熟技术,那就能够符合在实际应用中的需求,安全性也是可以保证的。”国内一家券商的计算机行业分析师称,目前市场上技术比较成熟的科研龙头有两家。一个是获得创新工场投资的Face++;另一个是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这两家机构所研发的技术具备的共同点是,能在复杂环境下精确识别,以及保证很高的识别率和据识率。这两者结合,识别的精确度是很高的。”而雷杰此前也向媒体称,因为人脸识别会提取人脸的600多个关键点进行验证,所以精准度问题大可不必担心。

  对于人脸采集的可复制性带来的安全隐患,该分析师则表示也有技术可以解决,即人脸动态识别技术和“语音+人脸”的识别技术。前述“长城宝”刷脸开户时,需要按指示做动作进行“活体验证”,正是人脸动态识别技术的运用。

  国联证券互联网金融负责人蒋敏对本报记者称,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开户流程更加简化,更加高效。“这个技术已经广泛用于民航安检等领域,所以技术方面应该问题不大,已经成熟。”

  此外,蒋敏认为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并且还透露国联证券目前也正在进行“刷脸开户”的内部测试,预计最迟5月下旬就会上线。

  掘金概念股

  事实上,市场对于刷脸其实并不陌生,因为腾讯和阿里已率先试水人脸识别技术。

  去年12月,在李克强总理视察微众银行时,该行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发放了一笔线上贷款。2015年3月,马云又在在德国汉诺威博览会上展示了刷脸支付。另外还有消息称,招商银行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远程开户系统已经开发完成,目前正在小范围内部试运营。另外多家大型商业银行,以及部分城商行也在推进。

  有分析认为,随着包括人脸识别在内的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快速拓展,相关产业链公司将直接受益,而部分先知先觉的“早起鸟”公司则会获得先发优势,首批站上风口。

  银河证券研究部和中金公司的研究称,“远程开户”是金融领域的亮点,推荐布局“人脸识别”领域,具备先发优势的优质个股,如川大智胜、科大讯飞、佳都科技等。

  上述计算机行业分析师介绍,科大讯飞于2014年8月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汤晓鸥教授团队合作,研究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技术。汤晓鸥领导的计算机视觉研究组研发的DeepID深度学习模型在LFW数据库上获得了高达99.15%的识别率,同等情况下肉眼在LFW上的识别率为97.52%,技术上已经出现了人脸识别超越肉眼识别的临界点。“现在他们的算法和技术尚处于产品化阶段,但是技术本身十分耀眼。”

  而川大智胜则是是三维人脸识别技术领域的领头羊。此外,安信证券研究称,人脸识别有望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同时与“互联网+”的结合将会衍生出更加多元的商业模式。A股相关的上市公司还包括东方网力,汉王科技,欧菲光、欧比特。编辑:许云峰

【编辑:刘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