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接近万亿

2015年05月14日 10:14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在新增5000亿元规模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总规模将接近万亿元。在注册制和备案制的环境下,加强资产证券化产品信息披露,才能让市场参与者即时了解产品的状况,更好地识别风险;支持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上市则有利于增强产品的流动性,进而提升市场各方的积极性

    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继续完善制度、简化程序,鼓励一次注册、自主分期发行;规范信息披露,支持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随着此轮试点规模的大幅扩大,流程的简化和制度的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扩容,将盘活更多存量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盘活更多存量资金

    “在新增5000亿元规模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总规模将接近万亿元。”中债资信ABS团队分析师祖欣表示,此次试点额度的增加将有助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从2005年试点启动至今,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已经历经10年的发展。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影响,试点一度暂停,直至2012年5月重启。2012年重启时,试点额度仅500亿元。2013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此后,试点总规模达4000亿元。截至目前,这4000亿元额度接近用罄。

    此前简化发行程序的一系列动作更将有助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进一步加速。今年4月3日,央行就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实行注册发行进行了公告。2014年11月,银监会下发《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强调,继续完善制度、简化程序,鼓励一次注册、自主分期发行。这意味着发行人在有效期和注册额度范围内可以自主选择发行时间、发行金额等。祖欣认为,这将有效缩短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流程、提升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效率与频率,并降低发起机构的发行成本,推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全速发展,盘活更多存量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规范信息披露是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的内容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日前表示,央行已制定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指引和配套文件,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注册制和备案制的环境下,加强资产证券化产品信息披露,才能让市场参与者即时了解产品的状况,更好地识别风险,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带来损失。

    在业内人士看来,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更能为后期基础资产类型的丰富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一般来说,随着资产证券化产品常态化发行的推进,基础资产由优质资产向一般资产和不良资产延伸是大趋势。“在当前银行不良资产总量持续上升的态势下,作为发起机构的银行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都有兴趣。”中诚信国际结构融资部高级分析师邱晔认为。此外,不良资产处置的主体——资产管理公司,也有借助不良资产证券化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流动性的需求。

    实际上,我国在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方面已有过实践。2006年12月18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发起人、委托人和服务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东元2006-1优先级重整资产支持证券”,拉开我国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序幕。截至目前,我国总共发行了4单重整资产证券化产品,每单产品的优先级证券本息均已正常兑付,并且还款时间用时不长,在1年半左右,探索不良贷款证券化取得初步成功。但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考虑到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潜在风险,我国暂停了所有资产支持证券发行。

    由于不良资产较普通信贷资产的违约风险更大,不良贷款的证券化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高。目前,市场投资者对于证券化产品的风险判断能力有限,投资决策都较为审慎。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启仍需要以完善信息披露为前提。

    增强流动性调动积极性

    “国务院针对进一步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部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激活市场,提升发起机构及投资者的积极性。”祖欣表示。

    事实上,今年以来,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并未延续去年爆发式增长的势头。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已有22家机构完成了27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备案工作,备案金额共计1122亿元。同时,中债资信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共有17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共507.88亿元,发行规模只有预期的十分之一。

    今年以来,“首单效应”的退潮使得资产证券化发行显得乏力。金融机构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的前期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首单效应”。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认为,前期各机构都看到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广阔前景,因此都想进行初步的尝试,进而锻炼队伍,梳理内部流程,理顺内部管理制度,培养专业人才。

    此外,当前投资者的收益预期处于高位,也导致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收益率对投资者吸引力不足。邱晔表示,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当前,银行信贷有效需求不足,对于存贷比压力不大的银行来说,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动力有限。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证券化产品相关信息披露制度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市场运行,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而支持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上市将有利于增强产品的流动性,进而提升市场各方的积极性。

【编辑:张司南】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