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融资标的券买入额频频“打板” 风险有加大趋势

2015年05月22日 07:45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上海证券交易所今日发布公告称,根据2015年5月20日各证券公司上报和信用账户持有数据,上交所发现浙能电力融资监控指标达到26.869%。依照《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业务实施细则》第六章第四十九条的相关规定,该所将从5月21日起暂停该标的证券的融资买入,恢复时间将另行通知。

  《经济日报》记者统计发现,上交所官网信息披露融资融券公告一栏显示,自5月以来,共有15次暂停上市公司融资买入或关于上市公司融资风险提示的公告。其中,包括浙能电力、一拖股份等3次暂停上市公司融资买入公告(单只股票的融资监控指标达到25%时),发布盛和资源、亚通股份、江苏吴中等12次关于上市公司融资风险提示的公告(单只股票的融资监控指标达到20%时)。

  在业内看来,融资标的券买入额到限公司频现,主要源于目前持续火热的股市行情。国开证券资深分析师杜征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7月以来,A股市场迎来了7年一遇的牛市。投资者判断大盘走势上涨,向券商等机构借钱购买股票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与此同时,券商大约会有8.6%的年化利率,也会带来丰厚的收益。

  目前,券商融资买入一般会有1:1.5左右的杠杆,而一些股票融资平台杠杆更高,融资额过高也暴露出不小的风险。

  “另外,从上市公司角度来说,短期内资金大进大出,对公司股价影响较大。如果大盘突然下跌,资金可能会迅速撤出,造成股价大幅震荡。”杜征征分析认为,在投资者层面,由于融资的杠杆比较高,股价的下跌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目前融资标的券买入额到限公司频频出现,监管层、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方面均应加以注意防范。本报北京5月21日讯 记者温济聪

【编辑:吴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