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环卫公司其实也可以是数据公司

2015年05月22日 10:02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广深今谈】

  要尊重市场本身形成的价格机制;私人公司开工资,愿意开多高就开多高。

  日前,广州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詹树柏建议“环卫工人工资提到公务员的科级水平”。广州市城管委副主任鲍伦军透露“我们觉得很有道理,正在和财政局商量方案”。

  我知道很多人都被雷倒了,这个建议的背景是什么呢?背景就是作为国内最早推行环卫保洁市场化的城市之一,广州环卫保洁市场化作业模式比例却由2013年前的65%降至去年的35%左右。把环卫保洁收回来了,缺少了市场化公司的运作,当然要财政增加补贴,要纳税人多掏一些钱。这个逻辑链条是很明晰的。

  可是,为什么要把环卫保洁这个已经市场化的事情又重新拿回来?广州市人大城建环资委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价格体系方面,市场化初期缺乏科学测算指导,各街道不能准确评估清扫成本,因而采取“无标底低价竞标”,造成环卫公司竞相压价;管理方面,作为业主方的街道办,往往只重视迎检应试成绩,放松对环卫作业的日常管理,同时市级层面没有制定专门的环卫监管标准。

  喔,看来都是街道和市级层面的问题,和环卫公司的关系不大啊,那么,改进测算方法、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按合同办事,环卫公司不达标就启动相应的措施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全部收回来?

  想到詹树柏代表的建议,再想到城管委副主任鲍伦军的积极回应,我有点明白了:只有把环卫保洁这个事拿回来,才好向财政要钱,如果在这个要钱的过程中,再打一个为弱势群体争取利益的幌子,这事儿是不是就能推进得快些?民意的支持是不是就大一些,更大一些?

  但是詹鲍二人这个“二人转”演得有点过了,引来网上骂声一片。

  我的意见很明确:领导们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但伸手向财政要钱的手法很拙劣,而且技术含量不高。至于眼界嘛,真的不够开阔。

  要解决广州环卫保洁市场现在存在的问题,还是要靠市场化的手段。从调研报告来看,不是市场化环卫公司的问题,而是街道和城管委的问题。怎么能够头痛不治头,反而去打屁股呢?

  环卫保洁工作有其特殊性和公共服务的特征,政府适当予以补贴是情理之中的,也可以获得市民的理解。但是放着市场化作业模式不去优化,反而全部收回,让纳税人增加负担,这是一条死路。难道收归国有运营就可以高效率低支出,难道收归国有运营就可以减少采购以及诸多环节的灰色交易?恐怕会更多吧。

  环卫保洁工作除了和“脏”、“累”等关键词有关,其实也是一个亟待开发的金矿,只是现在的市场不够开放,所以想挖“矿”的公司没法进入。现在环保公司拥有大量员工,但是能够有大数据挖掘能力的环保公司有几个?知道把这些数据做成报告,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销售,并进而提供更多商业机会的公司有几个?

  嗯,如果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领导们能跟得上节奏吗?没错,我的意思就是现在的环保公司技术含量有点低,所以在招标的时候门槛要提高,要把环保公司的业务一分为二来看:它确实有大量的繁琐劳累的体力劳动的工作需要去做,因此现有的环保工人完全可以保住工作,同时它又有近水楼台的便利,可以从居民丢弃的垃圾中分析小区的人口结构、消费水平,甚至性别比例,从而在不侵犯个人隐私的情况下,将其作为商品出售。这不仅仅是一家环保公司,也是一家数据公司。

  如果循着这个思路去寻找竞标企业,广州市的财政补贴是不是可以少一点呢?领导们要跳出传统环保公司的概念来解决环卫保洁的经费问题,现在已经是互联网+的时代了。另外,我从来不反对给环卫工人加薪,他们的工资比厅级干部高也可以,关键有两点:要尊重市场本身形成的价格机制;另外,私人公司开工资,愿意开多高就开多高。

  (作者系广州政经评论人士)

【编辑:吕思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