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当股市谣言走进朋友圈

2015年05月22日 10:15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马建勋

  从A股市场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有没有消息”就成了股民最关心的内容之一。过去,老中青股民在营业部大厅里三五成群,交头接耳;后来,大家又在每个论坛上,不断刷新出最新的帖子;到了现在,只要你跟股市沾边,就得时不时看看订阅号、微信群和朋友圈。各种消息满天飞,监管层都不能忍。5月20日证券时报的社评《依法打击股市谣言,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也劝诫:一方面,公司、机构等市场主体要洁身自好;另一方面,中小投资者还得靠自己,不要听风就是雨,坚持独立思考,拒绝盲目轻信。

  证券市场建立在信心和信息之上,要发挥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的功能,有赖于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公开和透明。在信息海量流通,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信息和噪声此伏彼起,谣言和预言假假真真,更别说还真有些公司和机构自导自演的局中局。现在问题来了,在A股市场的现实背景下,在股民对谣言显示出明显的偏好时,当谣言走进朋友圈,作为当事者你该怎么办?

  “传谣”也是社交的一部分

  在法国社会学家让-诺埃尔·卡普费雷看来,“谣言”是一个中性词,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谣言是在社会中出现并且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辟谣的内容。谣言是非官方的消息,通过人际传播,重要的是,它一定跟当前的社会热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公共生活的角度看,谣言本质就是官方之外的发言。在任何一个地区,当人们希望了解一件事而得不到官方的答复时,谣言就代替了官方的声明。因此,在以信息披露制度为主要的监管模式下,市场主体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移动互联时代,信息的保密成本极高,等到谣言泛滥的时候,谁还记得辟谣?万一谣言成真变成了预言呢?此时,市场主体还有什么公信力可以讲?

  从人类生存本能出发,每个人都有新闻癖好和传播的欲望。那些异乎寻常的、罕见的消息,肯定让人感兴趣甚至激动,更不要说证券市场上这些直接跟赚钱多少相关的消息了。谣言能不能传播,在于听者相不相信;而听者相不相信,要看是谁来说。更重要的是,谣言在熟人之间的病毒式传播,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伴随着每个人的解释和评论,内容不断繁殖和膨胀的过程。“传谣”也是社交的一部分。人们一方面讨厌八卦,但又消费八卦,传播八卦。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朋友圈和微信群里没有一些博眼球的谣言,反而不正常。这些谣言不仅仅是关于证券市场,实际上从食品安全到护肤养生,谣言入侵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开放环境有助于谣言净化

  开放的公共空间,比如微博和论坛,是一个多元化的舆论场。它在发展过程中本身就具有“自净化”的功能。每当有一些博眼球的新闻出现,通常会伴随着各种批评性的意见。当上周末我们还在朋友圈转发多伦股份拟更名“匹凸匹”的消息时,微博、知乎上已经有网友挖出这家公司“在2014年被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网络公共空间,虽然个人观点是“灯下黑”,但不同的信息相互印证、补充和纠错,就像无影灯一样让虚假信息无处遁形。

  但是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这类私密的网络空间里,谣言因为社交行为显得特别顽固。熟人之间维系关系,“说没说”比“说了什么”更重要。微信用户之间多属于“同学、同事、同业、同乡”有共同兴趣、相似价值取向的群体,信息传播很容易群体极化,当某些谣言还在微信圈子里悄然流行时外界却一无所知,而当舆情发展到主流网站、论坛和微博中的时候,已经给当事者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

  由于微博、论坛更重视表达而非熟人社交,每个用户的言论都能被其他的用户所关注、支持、批驳,用户在信息的获取和在传播的过程中,作为把关人的角色更加明显。很多微博用户都有一种体会,其经历的“网络论战”越多,甄别信息的水平就不断提高,更难被忽悠。而对于微信圈子里流传的信息,就算明白是假的,很多人只是不予理睬,并不直接批驳。

  澄清信息,

  对话公众是一门学问

  我们相信监管层对证券市场谣言的治理力度会进一步增加,执法更加严格。但是从法理层面而言,法律并非事前预防机制,只能在谣言造成客观损失之后对传谣者和非法得利者实施惩戒、对受害者进行补偿。虚假信息中涉及的当事主体,会不当得利,也会躺着中枪,莫名其妙遭受损失。从自我保护的角度出发,显然不仅仅是做好信息披露这么简单。

  对于网络舆情,还是要找到适合网络传播的办法。在公共空间中,很多用户通过积极和专业的表现,在某个领域或某些群体中,已经产生了舆论凝聚力,成为意见领袖。他们凭借自己的媒介和专业素养,通过引爆话题,维持舆论互动,净化有害信息。很多企业已经在网络营销领域通过“意见领袖”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在投资者关系管理和信息披露的工作中,同样可以借助这方面的经验,比如通过知名的投资人、金融分析师、行业分析师等意见领袖,与证券市场形成良好的信息互动。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方面展现正能量”,工作方法则是“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

  在微信等熟人圈的私密网络空间,谣言不会完全消除,更何况公权力如果强力介入私人空间,往往会遭到强力的抵制和反弹——“微信上不让说了,我到酒桌上说你还管得着吗?”因此,与其压制,不如监测其发展趋势,因势利导,即使小圈子中的不实言论进入公共领域,也能够得到及时澄清。另一方面,在信息披露时考虑到不同渠道的传播特点,不同人群吸收信息的偏好,做好传播的预案。此外,通过专业机构进行舆情监测、信息披露、传播管理等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

【编辑:吕思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