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战略新兴板舆情升温 承接中概股待解

2015年06月05日 13:12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赖梓铭

  近日,关于上交所拟推出战略新兴板一事的关注度渐升温,媒体有大量报道,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分析文章增多,网络上专家、市场人士对此事也多有讨论。舆情升温

  舆情升温从5月19日开始,上交所副总经理刘世安于2015年股权投资论坛上,对战略新兴板计划聚焦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采用更包容上市条件、配备差异化制度等多个方面作详细解读。

  5月29日,有媒体报道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5)》,其中“促进股票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部分提到:继续壮大主板、中小板市场,积极推动证券交易所市场内部分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战略新兴板,全面推进创业板改革,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力推战略新兴板”一说受到大量媒体关注以及转载。

  5月31日,微信公众号上开始流传一篇题为《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新兴板的请示》的文章,该篇文章似是上交所报送证监会的请示文件,其中就战略新兴板的功能定位、建设思路、上市条件等多个方面均有论述。该文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转载广泛。

  早在去年3月,战略新兴板就由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在“两会”上提出。桂敏杰向媒体表示,战略新兴板定位于服务规模稍大、已越过成长期,相对成熟的战略新兴产业企业,一方面要与主板有一定的衔接,另一方面也要与创业板有一定的衔接,同时也有一定的适度交叉。也有接近上交所人士向媒体透露,战略新兴板的设立有接纳中概股回归A股之意。

  彼时的市场环境却不免让人生疑。当时报道战略新兴板的财新记者蒋飞就认为“现在上交所想通过战略新兴产业板吸引境外上市的互联网巨头回归A股,制度规则乃至政策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A股现在这疲弱的身躯,能承受得了吗”?

  定位之争

  一年多后,A股迎来了牛市,市场环境的陡变也让战略新兴板更受关注,除了战略新兴板制度设计的具体细节,舆论的关注点主要有两个面向:一是战略新兴板的定位,二是战略新兴板将承接中概股回归A股。

  在许多媒体的报道中,都将战略新兴板与创业板相类比,不乏上交所“叫板”深交所之意,题目可见一斑:《上海加速设战略新兴板 PK深交所“神创板”》、《战略新兴板,上交所的新秘密武器》等。

  有部分评论人士从战略新兴板的定位出发,质疑建设战略新兴板的必要性。财经评论员皮海洲撰文认为,战略新兴板是重复建设,定位与当前创业板并无实质性不同,“目前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已经跨越了创业阶段的企业。真正的创业企业,目前基本上都是在新三板挂牌”。

  也有观点认为,即便战略新兴板与创业板之间存在重叠,促使沪深两大交易所对新兴产业企业展开竞争也并无不可。去年3月,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撰文认为“推出上证新兴产业板正当其时”,原因是交易所市场层次细分化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上市需要;不同定位的市场板块有利于市场资源的合理流动。

  在交易所竞争方面,她提到,以科技股云集著称的纳斯达克也并没有放弃对其他类型优质上市资源的争夺,就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结构而言,目前逾3500家上市公司中约24%是科技公司,17%是消费行业,15%是医疗保健行业,其余则是金融业和其他传统行业的公司;而纽交所则针锋相对地设立远低于主板上市条件的“高增长板”,并于2009年改变上市规则,降低主板公司上市门槛,致力于吸引知名高科技企业在该所上市。

  承接中概股待解

  战略新兴板将承接中概股回归A股备受关注与当前市场对中概股拆除VIE结构的热议有关。

  刘世安在解读战略新兴板时指出,战略新兴板的完善将为承接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做好铺垫。他说:“暴风科技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使得中概股回归成为热门话题,这反映了国内投资者对新兴企业的价值认同。”

  首个拆除VIE结构并登陆A股的暴风科技上市后创下连续29个涨停板的记录,无意间树立了典型。一时之间,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其他已经海外上市或是正谋求海外上市的公司关于回归A股的表态。

  比如,百合网于近日向媒体表示力争年内登陆国内资本市场;同程网6月3日向媒体透露已经重启IPO,目前已提交材料;媒体报道称完美世界、世纪佳缘、久邦数码、盛大游戏、学大教育相继提议私有化;6月2日宏达新材公告宣布将被分众传媒借壳上市。

  有市场人士戏称,在美股港股的中国一流互联网公司再不赶紧回来,“有被超高估值的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流A股公司增发收购的危险”。4月23日易凯资本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冉在微博上透露:“我昨天到今天一共见了9家处在B轮、C轮和D轮阶段的互联网公司,其中有4家明确表示准备拆VIE上新三板,1家准备拆VIE上创业板,1家准备分拆部分业务上新三板,2家暂时观望但明显对拆回来有一定兴趣,1家明确表示不考虑回来继续去美国上市”。

  王冉近日发表长文《拥抱“A股活”》,从要不要拆VIE回国、A股溢价是否会长期存在、等注册制还是挂新三板、拆除VIE的障碍以及路径选择等多个方面来谈论如何拥抱A股。近日同样散见于舆论场的还有“图解红筹回归及VIE架构拆除”、“史上最全VIE拆分上新三板历程”等文章,可见拆除VIE结构这一话题之火爆。

  尽管战略新兴板承接中概股的功能而备受关注,但相比起战略新兴板的其他制度设计,如何承接却是最具不确定性的。刘世安在5月19日也承认,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还缺乏承接中概股的整体制度安排,有媒体还提到,涉及海外公司或红筹公司回归的情况相对复杂,有关政策最终如何确定还取决于证监会乃至更高层的最终态度。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