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时隔八年 股市再见5000点

2015年06月05日 15:56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2007年8月22日,上证综指首次站上5000点,随后迅速走上6124的最高点后就是漫漫长跌。今天,上证综指开盘大涨,瞬时站上5000点,八年后重见5000点,市场内的声音纷纷攘攘。那么,此时的5000点和2007年相比有什么不同?

  经济环境不同了

  今天上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分析,此时的市场和2007年面临的经济大环境不一样。从经济的基本面来看,2007年经济表现很好,企业盈利增速很高,但不可持续,表现在股市上便是牛市的不可持续。

  而这一轮牛市面临的经济表现则不理想。苏培科说,管理层还是希望股市在目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尤其在下一步信贷资产证券化大规模来临时,让股市能够撑得起转移银行体系风险的重任,这就需要一个积极的股票市场环境来配合,如果市场萎靡不振则全盘皆输。如果这个逻辑成立,A股市场应该还会有机会,中国股市的牛市不应该就此熄火,但市场的调整、波动和分化会进一步加剧,“毕竟政府还是需要通过股市去解决一些宏观领域的问题。”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分析,牛市最后终结,源于主导产业发展动力耗竭,新一轮商业周期结束,如2001年牛市结束源于家电饱和、2007年牛市结束本质上是地产销售进入顶峰等。而今,中国转型才开始,资产配置搬家才开始,而且当前主导产业更偏轻资产,房地产投资属性下降,本轮牛市路途仍长,主要股指涨幅或创纪录。

  “5000点只是新起点”

  今天上午,知名财经评论员老艾称,如今的5000点只是新的起点,因为牛市还刚到半山腰,刚进行到一半。他说,由于这轮牛市是资金推动的,所以在这轮牛市里是没有必要看市盈率炒股的,“即使看市盈率,现在主板的整体市盈率比2007年5000点时还要低20%。” 高盛日前也发报告说,总体来看,A股市场的估值还不算太高。目前A股基于远期收益的市盈率为17倍,不包括银行股的市盈率为23倍。高盛在报告中写道,高盛的股息贴现模型也暗示中国A股估值处于合理水平,相对于高盛的长期增长预期并不显得过高。

  老艾称,大家都说创业板市盈率偏高,这也很正常,因为买股票就是买未来,做预期投资,创业板就是代表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过了两三年,你再来看,可能有的泡沫确实是泡沫,它破裂了,但是有的不是,它业绩增长了,市盈率也下降了,毕竟它是真正有成长空间的。”

  也有基金业人士表示,如今的5000点是真正的新起点,因为对于基金而言,很多基民才刚刚进场,热度也才持续了两三个月,还没到很疯狂的程度。

  未来的波动会加剧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入市的资金来看,2007年入市资金大部分是储蓄资金,当前的这轮牛市是储蓄资金、杠杆资金,还有很大一部分资金从实业而来。从规模来讲,2007年的股市流通市值不到8万亿,现在股市流通市值是50多万亿,是原来的6倍多;2007年股市全部市值才20多万亿,现在是60多万亿,是原来的3倍。

  融资融券的推出成了这轮股市暴涨的重要助推器。2007年股市的杠杆率为零,现在仅通过券商的场内配资杠杆率已达到4.28%。另外,股指期货、期权产品的推出也使得投资工具不再像2007年那么单一。正因为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担忧地说,虽然管理层需要牛市,但是如果一步到顶,不是慢牛的状态,那么调整力度会很大,因为杠杆率,回撤会不容易,更容易形成“踩踏”,波动力度会加剧。

  坚决看空者

  怎么说

  股市向5000点迈进,近来一直看空的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很着急,他大声呐喊:“现在泡沫已经十分严重。”看着新股民还在奋勇杀进市场,李大霄只能摇头叹息:“现在像我这样说真话的太少了,能听我的也太少了。”

  李大霄说,现在绝大多数股票的估值地球顶已经形成。他分析称,不用和2007年的5000点相比,即使和当时的6124高点相比,现在的泡沫已经十分严重,“现在和6124点相比,股票市盈率超过100倍,比当时还要多16%,创业板普遍超过130倍,现在股票的估值都太贵了,照我说,市盈率超过20倍的就不应该买了。”李大霄称,现在已经陷入全民疯狂的阶段,2007年当时无杠杆,现在有2万亿的杠杆,中国仅用两年就超过美国200年才达到的杠杆率,这说明什么,泡沫更大,危险更大。

  本报记者于建J180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