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盘元气未复 三利好连夜发布稳股市

2015年07月02日 07:47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本报记者 董禹含

  对冲A股跌势的利好又出现了,证监会和相关单位昨晚连夜发布三道“金牌”护市。昨日晚间,沪深交易所和中国结算表示,为进一步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经研究,拟调低A股交易结算相关收费标准,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

  资产低于50万元仍可两融

  沪、深证券交易所收取的A股交易经手费由按成交金额0.0696‰双边收取调整为按成交金额0.0487‰双边收取,降幅为30%。在0.0487‰中,0.00974‰转交投资者保护基金,0.03896‰为交易所收费。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收取的A股交易过户费由目前沪市按照成交面值0.3‰双向收取、深市按照成交金额0.0255‰双向收取,一律调整为按照成交金额0.02‰双向收取。按照近两年市场数据测算,降幅约为33%。

  同时,证监会昨晚正式发布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并表示,对于目前已开立信用账户但证券资产低于50万元的客户,可继续从事两融交易。

  此外,证监会还将采取两条措施进一步扩大证券公司融资渠道。前期有20家证券公司开展了发行短期公司债券试点,效果较好,因此,证监会昨日决定,试点扩大到所有证券公司,允许其通过沪深交易所、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等交易场所发行与转让证券公司短期公司债券;允许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业务,进一步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确保证券公司业务稳步开展。

  近三天股市坐上过山车

  市场前日强势翻红的气势没能延续,昨日大盘杀了个“回马枪”。7月的首个交易日,沪深两市午后上演惊心大跳水戏码,午后开盘沪指连续跌破4200点、4100点,跌幅近5%,下跌200余点。创业板指也由红转绿,跌幅超3%。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于4053.70点,跌5.23%;深证成指收于13650.82点,跌4.79%;创业板指收于2759.41点,跌3.47%。

  过去三天沪指呈大跌大涨又大跌走势,就像过山车一样,昨日收盘仅比周一高0.67个点。有股民调侃“慢牛”真来了。

  证监会昨日午间转发中金所的微博,称QFII、RQFII利用期指做空A股市场传闻不实。市场传闻南方基金香港公司、高盛等外资机构做空A股市场。中金所对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的所有38家QFII,25家RQFII的期、现货交易情况进行了核查。经排查,南方基金系RQFII没有在中金所开户交易。包括高盛在内的QFII、RQFII在股指期货中只能做套保交易,这些机构近期在股指期货市场的套保交易符合规则,没有所谓的大幅做空行为。同时,中金所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甄别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传言、谣言,将报请证监会查处。

  尽管如此,反弹仅仅持续了一个交易日,有股民表示“不会再爱了”、“牛市是真的结束了”。“周二的短暂反弹只是一针强心剂,可没想到这针强心剂药效这么差。本打算尾盘清仓躲避黑色星期四和周五新股抽血,实际是,尾盘确实都走了,但是一天白忙活了,只能保住周二的利润。空仓几天,下周再说吧。”股民小江说。而那些抄底的股民也直呼打脸。

  中期底部恐不能轻易筑成

  昨日两市超过800只个股跌停。各板块全线飘绿,冷链物流、高校系、煤炭化工、水利建设、沪自贸区、土地流转等板块跌幅领先,板块整体跌幅都在7.5%以上。两市共成交15292.345亿元。期市也躲不过“冷风暴”,大盘带动期指全线跳水。截至收盘,期指全线跳水,中证500期指全部跌停,沪深300期指大跌逾7%,上证50期指跌逾5%。

  反弹之路为何如此艰难?对此,业内分析认为,对于系统性的风险并非一日反弹就能恢复市场人气,周二只是个反弹,纵然多数大佬支持牛市、汇金抄底A股,但中期调整底部并非轻易就能筑成,故A股暴跌态势可能告一段落,但近期将会迎来持续的调整,故仍需小心风险。

  申万宏源证券发布最新7月策略认为,7月份的核心交易特征在于消化短期剧烈的市场震荡和投资者心态的修复,7月上证指数核心波动区间为4000点至4500点。

  同时,申万宏源认为,牛市大逻辑没有发生变化,但出现一些负面信号。一线房价的上涨趋势已经形成,未来的变化趋势以及政策应对将非常关键;经济短期进入L形运行,货币政策能否持续宽松仍受到怀疑;此外,大量中概股正在酝酿回归A股,短期形成跨市场套利的压力。CFP供图

【编辑:吕思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