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股市动荡背景下应重新审视金融创新的边界

2015年08月03日 09:3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康宁

  央行对互联网金融出手加强监管,抛开具体的管理办法,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在管理层出手稳定市场这个大背景下,金融创新的边界到底应该在哪里。

  关于互联网上的金融创新,常见的逻辑是“唯用户论”,即用户喜欢和需要的事情都应该去做。如果央行这次制止了用户喜欢的和需要的事情,那就会被认为一定是做错了,而且有维护银行等大机构的嫌疑。

  关于金融风险的道理,在最近这场大跌之前很难有人能听进去。我们先来看看假如A股本轮下跌没有稳定举措会怎么样吧。2007年,股市从6000点高位下跌的时候,实体经济的状况比现在要好得多,股市中借钱炒股的资金总量也不大,因此并没有发生影响实体经济的严重金融危机。

  今年股市大跌则不同,如果管理层不出手稳定市场,不仅会让大批借钱给别人炒股的金融机构破产,还会让很多本已非常虚弱的企业断了信贷资金的来源。其结果是大量金融机构和企业一起倒闭,失业潮和人民币贬值将难以避免。在这次稳定股市的过程中,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看清楚这个背景,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这次央行对金融创新的态度会和以前不一样。这里有四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是第三方支付业务和股市下跌有关系吗?两者一点关系都没有。推动这次股市疯狂上涨的资金是以“万亿元”为单位的,主要是银行资金,而第三方支付系统根本不具备导致股市大跌的资金量。此外,央行严管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意图已有多年,和最近一个多月的股市行情没有关联。

  二是既然做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企业不是导致股市大跌的重要因素,为什么不让它们顺着用户的需求创新?在此之前,由于高杠杆借钱炒股、银行资金海量支持,一路推高的股市让所有参与者都挣了钱,可以说参与其中的所有人都多少与股市大跌有关。金融领域从来都不是完全自由的市场,只要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就能皆大欢喜的逻辑在金融领域不成立。某个第三方支付企业可以与股市大跌无关,但互联网金融龙头能与整个金融系统的变化无关吗?

  三是央行有没有管理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权力?对这次被指“粗暴一刀切”的监管,其弊端可以稍后再谈,但央行作为整个国家金融系统的核心,不仅有权力管理规范任何与资金流动相关的金融企业,还需要为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负责。

  央行的具体政策可以探讨修改,但永远沉迷在“用户喜欢我就干”的互联网逻辑里,而不去思考正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定位,这绝非成熟行业该有的作为。

  对于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央行的监管也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此次“严管”引起的反弹只是近年来屡次发生的小插曲而已。但如果一直没有明确的监管标准,让众多互联网企业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粗放式的金融管理才是当前“宽严皆误”的根源。

  或许我们应当感谢这场股市大跌。虽然它带来的伤害很大,但是这场准金融危机完成了非常有效的风险教育。可是也有可能在大跌之后的金融市场脆弱期,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甚至反应过度的监管。

  没有人知道安全又高效的金融创新边界在哪里,我们只知道这场创新与监管的博弈刚刚开始,两方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互相熟悉和妥协。其中任何一方过于强势,都绝非中国金融体系之福。

【编辑:袁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