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投资“证金概念”注意四要点

2015年08月17日 10:39 来源:信息时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炒股炒成股东,护盘护出真爱。”这是证金公司最真实的写照。市场命悬一线时,证金公司出手相助,挽救众多上市公司于水火之中;市场逐渐企稳时,投资者一度担忧“国家队”护盘的资金会择机退出,而证监会的公告则给了投资者一颗定心丸。

  此前,市场已将“证金概念股”视为“寻宝图”,部分公司也试图造势。既然明确了证金公司短时间内不会退出,而是将所持股份以转让给汇金公司等方式继续长期持有,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跟着证金公司这个超级大户的脚步投资?

  证金六种退出路径分析

  8月14日,证监会发布2015第21号公告指出,前一段时期,证金公司入市购买股票,对于维护股市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市场逐步趋向常态波动,应该更加发挥市场自身调节作用。今后若干年,证金公司不会退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不变。

  不过,证监会有意让证金公司退居幕后,并用相对较为模糊的表达处理证金公司的操作:一是“一般不入市操作”;二是“当市场剧烈异常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入市维稳。这种表述方式使证监会和证金公司在未来A股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时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和余地。

  证监会的公告还对证金公司所持股票的归属进行了披露,称证金公司“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中央汇金公司转让了一部分股票,由其长期持有”。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对此评论称,“非常正确,这是一个好方法,应该支持。”

  在业内人士看来,证监会这一表态明确了目前市场最为关心的两个问题——证金公司的退出时点与退出机制。不过,这里所提及的股票并非证金公司护盘过程中的全部。7月中旬,证监会曾回应称,证金公司增持部分股票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后,将超比例股票划转至基金公司“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计划”账户(俗称“一对多”账户)中管理。

  根据市场人士的判断,证金公司目前对于阶段性护盘所增持的股票退出路径有以下几种:一是协议转让给汇金公司;二是将股票留在证金公司,留作以后融券业务的券池;三是按出资比例分给各家券商;四是将股票换成ETF基金,再按比例分配给券商;五是超出举牌线的股份转让给基金专户;六是卖出部分股票。

  这种猜测也得到了部分证实。如伊利股份在7月22日收盘后公告称,7月9日证金公司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量3.71亿股,占比6.05%。不过,7月17日证金公司持股已下降至2.63亿股,占比4.28%。证金公司负责人对媒体称,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近期证金公司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的应急操作过程中,确有部分股票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证金公司发现后,已及时将超比例股票划转至基金公司“一对多”账户中管理,划转至基金公司的上述股票没有减持。

  跟风投资注意事项

  既然证金公司明确了短时间内不会退出,而是将股份以转让给汇金公司等方式继续长期持有,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跟着证金公司这个超级大户的脚步投资?

  招商证券投顾谢国铭表示,在选择“证金概念股”进行投资时需注意四方面问题:首先,区别证金重仓股与普通的证金持股。如果是上市公司公告证明证金公司进入公司前十大股东,表明证金公司对其持股规模比较明显,这类股票短期具有较好的安全边际;但如果是上市公司通过投资者交流平台或其他渠道披露证金公司成为股东,那么证金公司的持股规模一般不会太大。

  其次,证金公司入市的主要目的是护盘,提供市场流动性,而并非盈利,因此要辨别证金公司介入的目的。以梅雁吉祥为例,证金公司的持股目的只是注入流动性,虽然在短期内会产生一波“脉冲效应”,刺激股价上涨,但这种上涨能持续多久比较难以把握。

  第三,不单纯是受证金入股推动,本身还具有某些概念和光环。以证金概念股涨幅之王齐星铁塔为例,公司股价翻番除了证金介入之外,还因为其募集巨资跨界电信领域,将推动公司快速转型。再如一个月来涨幅超过50%的浦东金桥,本身也是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因此在“证金概念股”中表现也名列前茅。

  第四,不要在股价大幅上涨之后才介入。获得证金公司买入的个股,在二级市场走势大多非常强劲,但很多涨幅已经过大。而且一些游资操作手法异常凶猛,如梅雁吉祥的龙虎榜数据显示,炒作该股的有华泰证券成都蜀金路营业部、银河证券绍兴营业部等游资阵地;中联重科8月11日的涨停也是受到了游资追捧。如果投资者在股价大幅上涨之后才介入,可能会出现高位套牢的情况。

【编辑:刘旭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