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政策“红包”频发 融资为何还难

2015年08月24日 09:3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以来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红包”,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有利条件,但执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专家指出,解决融资难题不能靠碎片化的改革,要从根本上寻求应对之策,从系统工程角度打出“组合拳”,为中小微企业融资“保驾护航”。

  ■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中小企业融资难且贵的顽疾引起国家高度关注,中央政府已出台多项政策攻克难题,今年8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通过一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希望借助融资担保业将更多资金引向中小微企业。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国家设立专门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将解决小微和‘三农’企业无抵押品可担保的根本性难题,这是破解融资难题的最关键一环。

  而央行也不断释放流动性以支持实体经济。据统计,从去年11月到今年6月,央行已连续4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1.15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1个百分点。

  降息降准确实让企业尝到了甜头。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末,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7%,比上年末下降64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01个基点;央行对实体经济通过贷款、债券、股票等各类金融工具融资的综合成本评估显示,企业整体融资成本为6.32%,比上年末下降68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下降85个基点。

  ■“难”“贵”问题仍旧突出

  “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的研究显示,虽然央行数次降准降息,但现在仍有70%的贷款利率是上浮的,仅10%左右的贷款利率下浮,剩下20%的贷款采用了基准利率。

  为何政策效果不明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丁建臣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一方面,在目前的中国经济环境中,存在着明显的信贷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商业银行掌控着大量的资金,而期望以防控风险为首要考虑因素的商业银行将信贷准确地提供给小微企业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着明显的产权不清、抵押物不足的问题,自身能力不足也使得小微企业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

  虽然降准降息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但在目前市场化的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为保证资金安全依然对中小微企业惜贷。

  此外,小微企业能够承受的融资成本是有限的,当市场上的融资成本高于企业的承受范围,小微企业会选择放弃实体经济的融资,从而出现有资金却无需求的现象。今年7月发布的“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数据显示,小微企业运行指数较上月微降0.2个点,表明小微企业市场运行动力不足,融资能力下降,融资需求下降。

  ■“治本”还需“组合拳”

  治愈中小企业融资难病根,必须系统性、全方位地做好顶层设计,破除当前的障碍和制约,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金融技术升级,才能有效化解问题。

  “首先,小微企业需要改善自身的经营现状,在经营当中要重视投资回报率,加强转型升级。其次,根据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有区别、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特别要考虑到行业与地区的差异。最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制度设计以及国外成熟经验的互相配合。” 丁建臣表示。

  对于打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组合拳”,有关专家建议,一是尽快落实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建立,培养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二是规范社会融资平台,推动民营银行以及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发展。三是要加强小微企业自身素质与能力的锻炼,提升小微企业的质量与诚信度。四是要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市场环境、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大金融体制的改革,从制度上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保障。本报记者 罗兰 邱海峰

【编辑:吴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