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贝因美拟3.67亿元收购恒天然旗下达润工厂51%股权

2015年10月29日 15:16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央广网北京10月2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贝因美今天公告,公司董事会同意以3.67亿元收购恒天然旗下达润工厂51%的股权,并与恒天然共同组建非公司型合资架构运营达润工厂。

  贝因美是国内知名品牌奶粉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米粉、其他婴幼儿辅食和婴童用品。根据AC尼尔森最新数据,在母婴店和商超渠道,2014年全年占据国内奶粉市场份额前三名的品牌是惠氏、美赞臣、贝因美三家。

  据了解,达润工厂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是恒天然澳洲公司的一个生产部门,其采购、生产、销售等都由恒天然澳大利亚统一管理及核算。目前主要产品包括,配方基粉、全脂粉、散装未消毒奶、散装奶油等。

  今年3月份,恒天然全资子公司恒天然香港向贝因美的全体流通股股东发出部分要约收购,收购价格为18元,收购股份2.05亿,占贝因美总股本的20%,成为贝因美第二大股东。此次交易为双方深度合作的开始。

  有关“贝因美拟3.67亿元收购恒天然旗下达润工厂51%权益”,来看相关评论和报道:

  中国证券网:此次交易是根据贝因美战略发展需要,加速全球婴童食品领域的资源整合,延伸公司产业价值链,推进全球化战略,为公司战略实施提供优质奶源保障。

  中银国际:恒天然是全球第六大乳制品公司及全球最大的大包粉出口商,年收入规模1,000 亿元左右,其控制着全球1/3 以上的奶粉贸易。贝因美是中国最大的婴幼儿奶粉品牌,年收入规模60 亿左右,看好未来奶粉产业链上下游两大龙头的协同及深度合作。

  搜狐财经:业绩不振的贝因美需要调整与转型。与恒天然合作后,贝因美不仅将获得新西兰奶源供应,与此前在爱尔兰的奶源互补,也将获得恒天然的技术与管理支持。

  上海证券首席投资顾问付少琪带来进一步分析:

  经济之声:我们刚谈到有分析看好贝因美和恒天然的合作,但也有分析认为这两家企业正好都处于自身发展的瓶颈期,管理层都承受着比较大的压力,两家企业抱团取暖,能否发挥作用,还有待观察。您怎么看两家的合作?

  付少琪:短期来看,两家都遇到一些发展的瓶颈,贝因美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这项兼并重组或者说是深度合作的可能性就大大加强了。如果行业景气度比较高,各个公司都比较赚钱的情况下,这样的合作往往由于一些竞争的关系而难以有效地进行。而恒天然和贝因美正好是上下游的关系,贝因美在国内的市占率,尤其是婴幼儿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是占据第一名的,在商业超市领域的渠道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所以这种结合既是他们突破经营瓶颈的需要,也是上下游关系所带来的深度合作需要。我觉得两家合作更多的应该从正面来解读,因为他们本身的关注点是有差别的,所以合作是最重要的一点,之前并不存在竞争,所以他们两家这种股权的深度合作可以看成一个利好。

  经济之声:我们看到贝因美的业绩在2010年上市前增长较快,2011-2013年保持15%左右增速;但2014年前3季度收入出现25%下降,净利润更是大降73%,到今年半年报,公司仍然是亏损,您认为公司什么时候能够迎来业绩拐点?

  付少琪:短期还需要看贝因美的转型。我觉得贝因美遇到的问题不是上游奶源的问题,而是在新的营销体系当中没有占据一个领先地位。过去它在商业超市具有相当好的渠道优势,但是由于电商平台,尤其是跨境电商的兴起,导致一部分市场份额被新兴的商业模式所占据,而贝因美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优秀的表现,因此它与恒天然之间的合作并不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些渠道能不能进一步渗透,还是需要时间来观察的。所以我觉得业绩的拐点不一定能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还需要有一定时间的观察才可以。

  经济之声:我们看到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近期增持公司926万股,增持均价13.53元/股,在这个价位附近,是否值得左侧投资者介入?

  付少琪:现在是贝因美经营比较苦难的时期,三季度基本上还是处在亏损的状态,股价相对来说属于一个相对的低位。恒天然虽然在销售渠道上不能给予更多的帮助,但是毕竟对于贝因美的品牌效应会起到相当好的帮助作用。在这个转型期,大股东增持也提振了市场的信心。未来业绩一旦发生拐点,这种左侧交易所获得的回报还是相当丰厚的。但是,这里面也有风险,就是说业绩能不能有效的、很快的扭转上升。从目前大股东增持行为来看,我觉得未来业绩扭亏为盈、重拾升势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编辑:陈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