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年底前风险偏好趋升 加码亚洲股票时机成熟

2015年11月10日 13:29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 

  在经历了前几个月的艰难时刻后,现阶段亚洲(日本除外)市场的反弹为投资者带来了难得的喘息之机。过去几周,亚洲货币趋于稳定,股市反弹,债券收益率差有所收窄。毫无疑问,美国加息周期的推迟是触发这一改变的主要因素。不过,归根结底,与本报记者连线的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亚太区投资主管陈敏兰认为,亚洲宏观经济复苏迹象乍现,才是其更有信心在年底到来之际增加更多风险敞口的原因之一。记者注意到,在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瑞银财富管理已将亚洲股票上调至“加码”,亚洲债券则为“减码”。该机构继续看好印度和新加坡、减码马来西亚和泰国股票,继续战术性加码日本股票。

  此前,对全球商业周期状态、美联储货币政策和中国经济增长风险的担忧,令市场双面受敌。从基本面来看,目前亚洲(日本除外)经济增长开始放缓,中国的经济转型仍在进行之中。在信贷周期接近尾声、出口依然低迷的背景下,这很可能继续对区域内其他经济体的增长造成影响。上述报告认为,2016年亚洲经济增长仍将疲软,最多能够达到2015年5.3%的增速,较此前10年7.1%的平均增速明显放缓。好消息是,陈敏兰认为,中国的经济刺激举措开始发挥作用,货币、信贷甚至是PMI指数均小幅意外向好。未来数月内,经济活动指标将会进一步企稳。而在亚洲新兴市场的贸易平衡有所改善之际,流动性风险也在下降。“虽然风险尚未消退,但严重流动性紧缩出现的可能性已然降低。与此同时,中国以及东南亚各国也实施了诸如针对性降税和增加支出等政策支持。”陈敏兰表示。

  上述报告也指出,亚洲(日本除外)各经济体已准备好应对增长放缓的挑战。当前,不仅政府的财政实力更强,亚洲企业的净负债股本比率也远低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水平。亚洲央行亦有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空间,这种调整能够在支持投资的同时为去杠杆化提供协助。此外,诸如《泛太平洋(601099,咨询)伙伴关系协议》和中国的“一带一路”等也可能带动贸易转型和推动国内渠道以外的投资。总体而言,未来6个月内投资者没有必要对市场过于悲观。服务业和消费未来很可能为GDP带来更大的贡献。尤其是保险和互联网板块将会带来战术性投资机会。

  但是,陈敏兰也提醒到,投资者也不能高兴过了头。无论推迟多久,美国迟早会加息。同时,亚洲仍然面临着经济增长的挑战和结构方面的不确定性,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会一蹴而就。当然,她也表示,市场的短期机会与长期挑战不宜混为一谈,此前市场情绪的过于悲观已经使得优质股票的价值浮现。

  正因如此,随着年底来临,包括瑞银财富管理在内的多家外资机构的风险偏好趋于向上,尤其是对于亚洲股票。从投资主题选择来看,瑞银财富管理的上述报告强调在区域经济结构性放缓的背景下与宏观经济活动相关性较低的主题机会,投资期为6至12个月。从战术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报告将亚洲(日本除外)股票观点转为“加码”,称这部分资金由亚洲债券头寸调整提供。报告还持续对亚洲高收益债券和美国高信用评级债券持“加码”观点,同时看好中国高收益债券,理由是中国国内流动性的改善和楼市复苏有利于此类债券表现。股票方面,报告维持对新加坡和印度的“加码”立场以及对于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减码”立场。在汇市方面,报告认为,由于美联储推迟加息和中国资本外流放缓,亚洲货币的疲势得以扭转。但这只是暂时现象而非长期趋势。亚洲(日本除外)货币对美元将会继续贬值,但是温和的贬值有利于总体再平衡。预计印度卢比的表现将较为出色。

  全球而言,报告将新兴市场股票从“减码”上调至“中性”,同时保持对于欧洲和日本的“加码”立场。究其原因,报告指出,主要源自对于重组提升欧元区的价值、持续强劲盈利增长和日本央行将会进一步加大资产购买力度的预期。随着近期市场抛售导致估值下滑,报告预计日本股市在未来6个月内具备合理的上行空间。在欧元区股票的选择上,报告建议那些通过成本控制和内部结构重组措施来提升利润率并实现盈利增长的股票,预计此类企业在2015年和2016年将实现双位数盈利增长。

  至于波动剧烈的大宗商品,报告依然不建议策略性持有,理由是与其他资产类别相比大宗商品的风险回报前景不被看好。另类投资方面,报告首选对冲基金,尤其是股票对冲策略。

【编辑:陈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