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宝万之争的三种结局:和解、要约收购、宝能系被平仓

2016年01月11日 09:41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 

  万科集团的宝万之争成为资本市场跨年度关注的焦点。去年12月的停牌使这一股权之争稍显平静,而今年1月6日,万科H股的单边复牌又使宝万之争再度回到公众视野,复牌后的三连跌更是使这一“宫斗剧”变得愈加扑朔迷离,在市场人士看来,无论事态如何发展,宝万之争无外乎三种结局。

  结局一 双方和解

  关于万科的股权之争,应该自宝能系买入万科股票就开始算起,而直到去年7、8月间,宝能系三度举牌万科股份并成为持股比例达15.04%的第一大股东,宝万之争才逐渐引起了市场人士的注意。随后华润增持夺回大股东之位,但很快宝能系便进行了第四次举牌并再度坐上第一大股东宝座,不但如此,宝能系还通过其他手段买入万科股票,直到持股比例达到24.26%。对此,不但深交所、证监会先后表示已经关注,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更是就举牌事宜进行内部讲话,称不欢迎宝能系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双方的股权之争堪称激烈。

  就在宝能系成员钜盛华回复深交所称举牌资金来源合法后,万科突然在去年12月18日午间宣布公司A股和H股停牌,停牌原因是公司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收购。这被看做是万科抵御宝能系进攻的策略之一,双方已经白热化的争斗也暂时休场。

  而就在上周,万科H股单边进行了复牌,宝万之争再度成为焦点。而万科将何去何从也成为市场人士最为关注的事情。有人认为,双方和解或许是最好的办法。

  就目前形势来看,宝能系持有万科24.26%的股份,这部分股份中有一半以上是去年7、8月增持所得,彼时万科股价并不高,公司的举牌已有不少浮盈,获利而退也并非不可能。而与王石处于统一战线的华润集团不但持有公司15.23%的股权,资金背景也很强大,加之安邦已向万科示好,宝能系想取得股权之争的胜利并非易事。此外,去年12月媒体也曾报出万科、宝能、安邦三方曾进行洽谈,但被万科否认,尽管如此,有市场人士认为,就目前万科股价来说,宝能系已经获利,最后化身为战略投资者获利而退倒是双赢的结局。

  结局二 触发要约收购

  当万科在去年12月停牌后,宝万之争的双方都未有进一步动作,而港股的单方面复牌或将推动事态有新的发展。

  在去年8月,三度举牌的宝能系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但对公司股权的收购力度却并未减轻,12月24日,万科企业曾发布公告称,主要股东钜盛华披露,12月7日-24日期间,买入万科4.7亿股A股,占其总股本4.256%。截至12月24日,钜盛华持有万科19.45亿股,占总股本17.605%;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所持7.35亿股,占股本6.659%,也就是说宝能系共计持有万科24.26%权益,距离30%的要约收购红线仅差一次举牌的距离。

  此外,万科也已经表示,将在本月18日前复牌,而复牌后不排除宝能系进一步增持公司股票的可能性,毕竟仅在去年12月10日、11日两天,宝能系的钜盛华就曾斥资50余亿元增持万科股份。龙虎榜数据显示,在万科A停牌之前的两个交易日,宝能系仍在大手笔买入,而且后续资金仍在紧锣密鼓筹集中。

  一旦持股比例达到30%,不但触发了要约收购红线,宝能系还将成为万科的控股股东,万科股权多年以来的分散状态将被打破,管理层也将面临变动风险。

  结局三 宝能系被平仓

  “万科H股复牌,A股仍在停牌,是一个聪明的策略,在对方通过杠杆买股的游戏之中,先以H股作为测试,如果股价大跌的话,宝能系便有颇大的压力。”对于万科H股单边复牌的做法,有市场人士做出这样的评价。而复牌后,H股连续3个交易日的下跌,特别是复牌首日大跌逾9%,更是验证了这一说法的正确性。

  据相关媒体报道,宝能系收购万科的资金至少包含在不同金融市场的四层加杠杆动作,真实杠杆累加超过10倍,而银行理财资金是重要的“金主”,已经有银行对宝能系的动作表示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内人士看来,万科A股在复牌后很难逃脱下跌的命运。首先,在万科停牌期间,大盘在经历两度熔断提前收盘后,已经由3580点下探至3186点,跌幅高达10.99%,万科复牌后会面临补跌;其次,随着万科H股的大跌,已经有多家持有万科A的公募基金发布公告调整估值,例如,在1月6日,银华中证800、工银瑞信深100等均发布估值调整公告,而据相关数据显示,调整估值的基金已经有20余家。

  复牌补跌加之公募抛售压力,恐怕万科A在复牌后的股价预期并不乐观,而宝能系在去年12月买入万科的价格均在19元左右,平仓压力并不小。

【编辑:陈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