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改革发展目标明确 资本市场砥砺前行

2016年03月01日 09:0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将是今年两会的焦点话题之一。专家认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明确的总体思路来看,稳定市场、推进改革、完善监管将是资本市场下一步发展的主旋律。

  稳定健康发展是基础

  在历年两会上,关于资本市场的提案、议案不断,以2015年两会为例,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建议恢复T+0交易,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桂敏杰建议明确资产证券化税收优惠政策,民建中央提案建议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民革中央提案建议监管部门对债市统一执法。

  从市场近期关注的热点来看,资本市场仍将是今年两会的焦点话题之一。如何推动股市稳定健康发展?如何稳妥推进包括注册制、证券法修改、战略新兴产业板等重大改革?怎样做好监管部门之间联系沟通并切实加强监管?

  中央对资本市场的态度明确。习近平主席去年访问美国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的改革方向,不会因为这次股市波动而改变”。他表示,股市涨跌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一般情况下政府不干预。政府的职责是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股市长期稳定发展,防止发生大面积恐慌。

  加快推进改革发展

  在去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对股票市场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四项要求: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中共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如果一个国家股本融资、股票市场发育得比较成熟,就会有很多资金通过股本融资变为对企业的股权,这就可以降低企业的债务。”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强调,中国有强烈的愿望使股本融资市场更好地发展,政府也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但也确实不能拔苗助长,所以股本融资市场有一个自然发展成熟的过程。

  资本市场未来如何完善融资功能成为改革的重点之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离不开发达的权益市场,资本市场必须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好服务。正如周小川所言,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以间接融资特别是债权融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导致债务与GDP的比重偏高。未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完善A股的融资功能,有利于企业充实净资产,降低杠杆率,防范经济风险。

  今年将加大长期资金入市力度。长期以来,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缺乏长线投资者,造成熊长牛短,市场不稳定。多渠道引导境内外长期资金投资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完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是证监会长期推动的一项工作。本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草案)》,意味着社保基金投资相关条例的立法层次和权威性得到强化,社会各界关注的社保基金资金来源、投资范围、监管管理等问题将得到进一步落实。在推动境外投资者入市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也对QFII外汇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包括放宽单家QFII机构投资额度上限、简化额度审批管理、进一步便利资金汇出入。分析人士认为,A股经过几轮调整,估值水平对长期资金越来越有吸引力。

  推进投资者保护

  融资功能的完备对“三公”原则的落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减少行政干预的同时,必须加强监管,通过建立集体诉讼制度等途径,让广大投资者拥有保护自身权利的合法渠道,通过完善法治建设,强化对融资造假等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

  湘财证券副总裁李康此前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点要求中,“融资功能完备”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动力,“基础制度扎实”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市场监管有效”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保障,“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是资本市场发展的目的。把保护投资者权益作为压轴工作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投资者权益如果得不到充分保护,资本市场将失去发展的后续力量。

  投资者保护仍会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小投资者在市场博弈各方中处于信息的弱势方,抗风险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加上部分机构和上市公司通过多种手段操纵市场,违法违规的行为损害了投资者利益,破坏了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资本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是保护投资者利益、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唯有做好稽查执法、加强监管,同时保护投资者利益,资本市场才能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实现各类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记者 蔡宗琦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