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金域检测现“突击入股” 竞争激烈利润薄业绩难料

2016年03月14日 07: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第三方医检机构金域检测的IPO申报稿一经披露就有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了关注,其背后的财务状况与资本运作动作也由此浮出水面。据《北京商报》报道,在IPO前夕,金域检测给了多路资本进场扩大持股权益的机会,在近乎疯狂的股本扩张下其总股本暴增了近19倍之多。对于突击“加仓”金域检测的各路资本而言,一旦金域检测上市成功,它们将在短期内获得巨大的投资收益。业内人士提醒,在预披露招股书前不久大量突击入股,通过股东投资充实净资产,净资产突增背后公司业绩如何应该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在各路资本争相加仓的同时,金域检测却因成本控制问题而出现营收高、利润低的现象,旗下16家子公司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不仅如此,市场竞争环境也日趋激烈。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公立医院在医检市场中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国内第三方医检在整个医检市场的份额只有3%。

  针对媒体所报道的股本暴增及业绩等有关问题,中国经济网致电金域检测董事会办公室,但截至发稿,电话始终无法接通。

  多家公司低价突击入股 坐等浮盈翻倍

  据《北京商报》报道,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金域检测在2016年2月19日预披露招股书,截至2015年9月,其总股本为3.89亿股,而在2014年底金域检测的总股本还是1975万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其总股本疯狂增长了近19倍之多。

  实际上,金域检测的股本变化主要集中在2015年。2015年1月,国开博裕、君睿祺、安盛嘉实、国创开元共出资1967.24万元,金域检测注册资本增加至3942万元;2015年7月金域检测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以截至2015年3月31日净资产3.24亿元按比例折为公司股本1.9亿股;2015年8月金域检测各股东以所持金墁利股权作价出资认缴,公司总股本增加至3.5亿股。同月,梁耀铭和鑫镘域共同出资约806.82万元,公司股本扩至3.58亿股;2015年9月,国开博裕、辰德惟敬、君联茂林、鼎方源同时出资参与金域检测的增资扩股,共认缴3113.64万股,金域检测总股本最终变为3.89亿股。

  从金域检测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看,公司当时的净资产为3.24亿元,大部分来自于公司未分配利润加上当期净利润,而2015年9月,金域检测净资产变为9.24亿元,净资产增加约6亿元,其中吸收投资的现金约4.44亿元,这一部分主要是国开博裕、辰德惟敬、国创开元、君联茂林、鼎方源,以12.85元/股的成本认缴的3113.64万股新增股本,而按照公司约17元/股的发行价计算,这些在9月突击增资的股东们可以说是以很低的价格获得了股权。

  具体来看,其股东角色中既有“国家队”背景的国开博裕、国创开元,也有联想系背景的君睿祺,分别占比16.99%、14.61%和10.719%,占据发行前股权比例达40%,而公司实际控制人梁耀铭则控制着另外40%多的股份,另外就是一些其他股权投资机构和员工持股。

  北京一位私募人士表示,金域检测大股东们以低成本获得股权,转眼就浮盈翻倍,尤其是在预披露招股书前不久还在大量突击入股,通过股东投资充实净资产,而净资产突增背后公司业绩如何应该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营收高利润低 销售和管理费用高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招股书显示,金域检测这几年的营收呈飞跃式增长,但是净利润却不尽人意。2012、2013、2014和2015年1至9月,其营业收入分别为9.8亿、13.6亿、18.2亿、17.1亿,净利润却分别仅有5126万、5994万、7886万和1.1亿。

  金域检测旗下的38家子公司及2家参股子公司中,有14家子公司以及2家参股子公司业绩出现亏损。包括1988年4月成立的震球医学、2005年7月成立的杭州金域、2010年2月成立的天津金域、2011年12月成立的上海金域以及多家成立不久的子公司等。

  据《北京商报》报道,金域检测在销售和管理费用的控制方面表现得并不好。从公司利润表可以看出,营业成本以外的其他费用占据了金域检测大量的成本。金域检测2013年和2014年的主营业务毛利润分别为5.97亿元和8.3亿元,毛利润随着产能扩充增长明显,但是最终体现在净利润上的业绩则并不好看,主要是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上无法有效节制。

  2013年和2014年金域检测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合计分别为5.07亿元和7.26亿元,而这两个费用多是公司经营策略上产生的消耗。目前A股中与金域检测属于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有达安基因和迪安诊断。

  其中与公司主营业务较靠近的是迪安诊断,对比迪安诊断可以看出,迪安诊断在费用的控制上显得更为合理。2014年实现4.85亿元毛利润的情况下,公司当期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则控制在了3.36亿元,最终实现净利润1.25亿元。数据显示,迪安诊断2013年、2014年和2015年1-9月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1.41%、10.07%和9.4%;而金域检测同期则分别为20.05%、18.73%和18.67%,要高出迪安诊断一大截,金域检测对于公司销售费用占比较高的解释为公司主要是全国化布局。

  而金域检测管理费用的高企则主要是因为公司大量的研发投入导致,前述私募人士表示,高研发低盈利在很多上市公司中有所表现,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权衡,导致研发拖累公司业绩则显得得不偿失。

  竞争激烈 第三方医检数量剧增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澳银资本投资经理王毅表示,第三方医检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其所处的竞争环境分不开,最直接的竞争对象正是公立医院。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第三方医检占整个医检市场的份额只有3%。据卫生统计年鉴统计,2014年公立医院的检查收入已高达2025.8亿元,2009-201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12%。

  广州某三甲医院主任医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三甲医院在评审过程中要根据规定设立检验科,而许多大学附属医院资源是共享的,项目齐全,需要找第三方医检企业的项目不多。”

  “公立医院虽然有补贴,但还是独立结算,检验科室的收入占据了不小比例,所以技术稳定和风险明确的项目,往往公立医院都自主完成。由于大多数的患者还是集中在大型公立医院,第三方医检只能做公立医院不愿意或做不了的检验项目,包括技术复杂、结果不稳定的和样本量少的项目。”王毅补充说道。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认为,目前国内这个行业还非常小,这些公司最大的困境不再是技术,而在于市场推广能力弱、采购设备成本昂贵。国内的大医院都有检验科、病理检测,未来要颠覆以医院为主的这种模式,几乎不可能,“目前国家已经限制医院药品销售,实行医药分家,医院都在加大检查量,弥补那一块的收入。”

  即便是在第三方医检市场中,企业的竞争压力也不小。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2015年国内第三方医检市场在迎来爆发式增长,医检机构数量骤增。东吴证券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第三方医检数量由此前的216家猛增至356家。

  第三方医检机构以普检为主,大多数检验项目并非自主开发,而是在设备、试剂耗材等采购之后,进行实验室的运营管理工作。目前,不少上游试剂供应商、研发企业也开始向下游拓展,建立自己的医检实验室,而随着市场的成熟,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