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亚洲股市:“狂欢”盛宴能否安享

2016年04月18日 09:35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 

  近来新兴市场股市表现令投资者兴奋不已,不过对宏观政策制定者来说,这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现阶段新兴市场股市的表现与新兴经济体经济基本面出现了或多或少的背离,有“虚假繁荣”的隐患。考虑到后期还有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方向影响,新兴市场决不能对现阶段的股市“繁荣”掉以轻心。

  近期的亚洲股市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以4月14日数据为例,当日早盘,日经225指数开盘即涨1.5%,收盘时涨幅扩大为3.2%,至16911.05点;韩国首尔综指开盘涨1.2%,收盘时涨幅扩大为1.61%;澳大利亚S&P/ASX200指数则涨0.82%。

  不过,市场对亚洲股市展现的“繁荣”并不看好,普遍认为这场亚洲股市的“狂欢”很难持续下去。

  “狂欢”难持续

  部分机构已对亚洲股市近来的“繁荣”发出预警。汇丰(HSBC)认为,亚洲股市涨势可能已经接近尾声,投资者不能过度乐观。

  汇丰早期预计2016年亚洲股市会有2%~3%的上涨空间,现在这一增幅空间显然已被填满,加之从基本面看,亚洲企业的盈利动能正在下降,整个亚洲地区2016年的盈利增速预计只有3.9%左右,无力支持亚洲股市继续上行。此外,后期随着美国企业的盈利增速下降,美国股市陷入动荡,亚洲股市上行还将面临更大压力。“近期亚洲股市受益于亚洲各经济体刺激计划而表现较好,未来这一势头能否延续下去,还要看各国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刘云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马遥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他更倾向用“涨跌互见”来形容近来的亚洲股市。

  马遥认为,目前影响亚洲股市的因素有二:首先是亚洲地区的宏观经济状况,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率、利率、汇率、国际收支情况、通胀水平、财政及货币政策等;其次是其他地区股市表现,如美股、欧股等。“而现在安倍经济学下日本经济难见起色,中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可以判断未来亚洲股市不大可能出现‘疯’涨的局面。”马遥说。

  刘云也指出,之前由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与亚洲发展中国家政策缺乏一致性,造成亚洲股市一度波动明显。不过如果后期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推动的财政刺激计划拉动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地话,或将会促使亚洲经济2016年成为全球经济整体不乐观背景下的亮点,进而形成对亚洲股市的新一波助力。

  日元比日股更值得担心

  值得关注的是,亚洲股市的“繁荣”很容易掩盖日本经济展现出的日益严重的问题。

  日本股市方面,虽然4月14日盘中数据显示日本股市有所上涨,但从2016年年初至今日股的表现来看,其已经累计下跌约20%的幅度,这直接导致日股成为全球主要股市中表现最差的股指之一。

  刘云分析,日股之所以会有上述表现,多是因为日本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未给日本股市带来上升动能,显然市场已对一个实施宽松货币政策3年却难见成效的日本经济失去了信心。如果后期日本政府还望提振日本股市,必须要让市场看到更可行的经济刺激方案才行。实际上,全球投资者已开始逃离日本股市。

  根据美银美林对全球基金经理的调查,投资者自2012年12月以来首次低配日本股市。日本股市自去年12月份以来大幅下跌,海外资金就已大规模撤离。海外投资者是日本股市最为活跃的投资者,这对日本经济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

  不过,刘云强调,对眼下的日本政府而言,与其担心日本股市带来的表现,不如关注日元升值将会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危害。尤其是如今欧美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与日本一致,这使得无论日本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做出怎样的努力,日元都会因为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持续疲软而升值。

  日元升值对日本企业有很大影响。刘云指出,近几年,日本企业通过日元贬值获得了较高的利润率,升值后企业账面上的利润损失就会体现在年终报表上,业绩不好就会引发股市的回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日本经济2017年可能陷入负增长,并将2017年GDP增长预测值从3个月前预估的0.4%大幅下调至-0.1%。IMF预计今年日本经济仅增长0.5%。

  此外,日元升值还会影响到亚洲资金流向的变动。刘云指出,虽然可能性较小,但如果日本股市下跌,则有可能引起资金外逃。这对相对较为脆弱的亚洲新兴国家市场的股市会造成一定冲击。(刘旭颖)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