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宗商品强势吸金 公募积极试水商品期货基金

2016年04月26日 09:5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近期大宗商品表现亮眼,频频上演涨停潮,国内大量游资涌入热炒,一时间期货公司开户人数激增。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期货市场交易机制比股市更加复杂,借道公募基金是分享收益更为便捷的选择。尽管监管层发布商品期货基金指引已经一年有余,但公募基金行业目前仍然仅有一只商品期货基金。不过,据记者了解,近期已有4只商品期货基金上报证监会,还有多家公募正在研究或推进商品期货基金。

  商品基金涨幅居前

  由于大宗商品全面疯涨,近期商品类基金涨幅惊人。

  截至目前,境内真正的商品期货基金仅有一只,即国投瑞银白银期货上市型开放式基金(LOF)。资料显示,该产品采用被动管理,无杠杆,主要投资白银期货合约,持有白银期货合约价值合计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90%、不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110%,收益目标为扣除相关费用后,基金净值增长率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白银期货主力合约收益率相当。相比投资白银期货和纸白银,公募发行的白银基金投资门槛更低,千元起投,而且费用更低,申赎便捷。金牛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25日,国投瑞银白银期货基金近一周涨幅达5.72%,今年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达9.96%。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今年以来,投资于A股市场的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下跌17.79%。

  除国投瑞银白银期货基金,还有一些公募基金产品直接投资于大宗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钢铁、煤炭等,近期表现也十分惊艳。以前期较为火爆的黄金为例,对应的黄金基金既包括投资国内黄金现货合约的国泰黄金ETF、华安黄金ETF、博时黄金ETF、易方达黄金ETF,也有跟踪国际金价的诺安黄金、易方达黄金主题、嘉实黄金和汇添富黄金及贵金属等QDII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收益超15%。近期全球资源价格暴动,资源类基金也随之飙涨。截至上周末,目前位列QDII基金收益榜首的全部为资源类基金,QDII基金收益冠军中银标普全球精选年内上涨26.24%,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今年以来涨幅也达到18.98%。油气基金收益也十分可观,华宝兴业标普油气美元年初至今已上涨16.54%。

  此外,市场上还有一些追踪大宗商品类股票指数的指数基金,如国联安上证商品ETF及其联接基金、招商中证大宗商品指数分级、天弘中证大宗商品股票指数型发起式基金等,可以用来间接参与这一波“涨价”行情。

  公募争相布局商品期货基金

  事实上,早在2014年12月,中国证监会就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1号——商品期货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指引》,该指引的发布为商品期货ETF的推出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时过一年多,国内成功推出此类产品的基金公司,目前只有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据记者了解,由于商品走向风口,近期各地已有多家公募基金开始研究和推进商品期货基金。从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许可受理及审核情况来看,截至4月15日,已有4只新的商品期货基金上报待批。

  证监会公布的资料显示,今年3月,曾发行了首只商品期货公募基金的国投瑞银上报了有色金属期货指数基金(LOF),华泰柏瑞则上报了易盛郑商所农产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而在2015年年底,已有两只商品期货基金获得受理,分别为华泰柏瑞旗下的东证大商所农产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及华宝兴业旗下的铜期货基金(LOF)。截至2016年3月11日,这两只产品已得到证监会第一次审查反馈。由于产品的特殊性,上述基金审核均实行普通程序,审核期限为6个月。

  从现有的商品期货基金形式来看,目前公募发行的产品分为ETF和LOF两种。据相关业内人士介绍,两者最大区别是投资标的不同。LOF的投资标的为单个商品期货,比如国投瑞银白银期货,审批中的华宝兴业铜期货基金主要追踪的是上期所阴极铜期货主力合约。ETF则主要采用指数化方式进行,如华泰柏瑞的东证大商所农产品ETF跟踪“东证-大商所农产品指数”,该指数囊括大商所交易的5个农产品期货品种,成分主力合约的选择以持仓量作为指标,即以持仓量最大为判断依据。

  深圳一位基金经理表示,按照美林证券的投资时钟理论,商品期货是经济处于通胀期或预计进入通胀时期的最佳投资品种,国内目前商品相关的投资标的较少,商品期货基金的蓬勃发展将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多配置工具。记者 黄丽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