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公管公”组合基金已在途 外部FOF受推崇

2016年07月11日 14: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记者获悉,部分公募专户已经在运行 “公管公”FOF,即以公募基金为标的的组合基金产品,以便更好地对接银行需求。这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公募FOF实质性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在此之前,已运作多年的公募专户组建私募FOF的情况更为常见。

  “公管公”FOF已在途

  “我们现在是仅投公募产品的FOF专户,这类产品在银行好推。” 北京某大中型公募基金专户人员在和沪上某知名私募的渠道人士沟通时如是说。

  “现在FOF火到只要是基金圈的人见面都要谈论,此前也有不少颇具规模的公募基金都在利用专户优势在储备私募标的,并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我们当然也想借此机会扩大一下自己的规模,不过没想到他们的方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上述沪上私募渠道人士称。他透露,该公募基金以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大、业绩佳著称,率先于第一批开启“公管公”模式,除了想更广泛地介入权益市场,另一方面也与其本身勇于创新的一贯特点分不开。另外,记者还获悉,诺德基金最近发行的SMART定投资产管理计划,也是一只用量化择时策略投资内部公募产品的FOF产品,并且考虑到双重收费的问题,产品设计时对母基金完全取消了认购费和管理费。

  对于上述基金专户人员提到的“公募FOF在银行好推”,记者采访的某大型商业银行资管部人士称,“的确有这个苗头,主要是出于公募基金基础资产的体量更大、信息披露更完善、申赎时间更易掌控等综合因素的考虑”,不过他补充到,“目前以公募基金专户为管理人的产品中,公管私还是主流,公管公是未来资产配置的方向。”

  不过,另一家券商部机构服务部人士认为,“我个人看来,这本质上还是银行委外资金流向公募的一种形式,这类资金青睐公募产品最重要的是看重它‘收益保底’的结构设计或隐形承诺,除此之外,公管公本身能发挥多大的资产配置优势,还有待时间考证。而‘公管私’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作为基础资产的私募基金由于所受限制较少,能够满足资产多样化的配置需求,例如量化对冲产品等,在特殊市场环境下作用更大。”

  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从公募基金本身的庞大体量,还是长期来看的稳健增长趋势,“公管公”未来都是大势所趋。基金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洪磊在7月9日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援引济安金信-腾讯财经中国企业年金指数结果表示,自2011年5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根据权益类基金占比不同而构建的保守、防御、平衡、积极、激进型公募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6.83%、6.92%、6.98%、7.02%、7.03%,同期沪深300指数平均年化收益率为-0.24%,数据表明,公募基金是养老金和FOF资金理想的投资工具。

  业内人士推荐外部FOF

  理论上来说,未来FOF产品可能出现四种主要模式:内部FOF管理人+内部基金模式;内部FOF管理人+全市场基金模式;外聘第三方FOF投资顾问+内部基金模式;外聘第三方FOF投资顾问+全市场基金模式。在济安金信副总经理王群航看来,内部FOF尤其不可避免的天然障碍,如果一定要做,也推荐“第三方+内部基金”模式,但更优的选择是发展外部FOF。

  他认为,内部FOF的发展面临公募基金本身产品数量受限、选择较少,以及职业伦理上的难题,而FOF的根本意义在于发挥资产配置的作用以及间接的扩大市场规模。如果采用外部FOF形式,既可以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选择标的、扩大资产规模,还可以借助第三方专业基金评价机构的力量平滑收益曲线、做好投资回报,具有多重意义。

  基金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洪磊也表示,应设立以证券投资基金为投资标的的公募2号牌照,为理财资金公募化提供制度通道,推动代销机构转型为真正的募集机构,承担起销售适当性职责;推动理财资金转化为公募FOF产品,化解非标业务、通道业务潜在风险;应研究设置投资顾问牌照,允许符合条件的专业机构和个人从事投资组合管理服务。应支持符合条件的私募机构申请公募投顾牌照,为公募基金和公募FOF募集人提供投资决策咨询和投资组合管理服务。应支持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士申请个人投顾牌照,可组建小型团队为公私募基金提供投资决策咨询和投资组合管理服务。为小型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独立开展专项业务提供制度空间,激发人力资本积极性,将专业人才价值长久地留在资产管理行业。记者 徐文擎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