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红筹公司转型成潮流 内需、公用行业成首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老牌红筹公司转型成潮流 内需、公用行业成首选
2010年06月11日 14:34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许多在香港上市的大型老牌红筹公司纷纷迈入转型行列,从综合业务发展为专注单一业务发展,其中比较典型的公司有招商局国际(00144.HK),华润创业(00291.HK),北京控股(00392.HK))以及上海实业(00363.HK)等,这些公司用其理想的业绩证明了其转型战略思维的正确。

  多元化业务现弊端

  老牌的红筹股,主要是一些中资公司收购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后改造而成的,例如中信泰富(00267.HK)、中远太平洋(01199.HK)及骏威汽车(00203.HK)等。此后,出现了一批由内地省市将其在香港的窗口公司改组并上市的红筹公司,如上海实业(00363.HK)、北京控股、粤海投资等。

  在1998年之前上市的红筹公司,大多都以综合业务为发展方向,加上当时的投资者都视多元化业务为优点,认为可以分散业务风险,配合炒作注资概念,一度在香港掀起“红筹热潮”,不少红筹股被疯狂追捧,炒作成高市盈率股份。最突出的一个例子是光大控股(00165.HK),市盈率最高曾达到3130倍。不过,此后红筹股泡沫破灭,经历过多年的一蹶不振,特别2003年期间,许多红筹股于市场上的表现不如人意。十多年过去了,市场的投资需求也有了新变化,不少投资者意识到多元化业务代表欠缺业务重点,反而成为弊端。

  “综合企业的问题很复杂,经营难集中,甚至部分落后行业会导致公司不仅赚不到钱还会造成亏损,拖累公司估值的同时影响其整体发展。” 华富嘉洛证券营业董事黄伟康表示。

  众多综合型红筹公司中,招商局国际(00144.HK)是成功转型的最好案例。该公司最早实施转型,此前主要业务为港口、收费公路、集装箱制造、油轮业务及其他投资五大块,之后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淡出非核心产业领域”的方针,陆续剥离油轮业务、收费公路业务,目前其主业是港口码头业务,转型后至今一直发展良好。

  内需、公用行业成转型首选

  近期,老牌红筹公司均不约而同地专攻内需和公用行业等。

  以刚公布首季业绩的华润创业为例,其过往业务涉及石化、零售、饮料、纺织、品牌时尚产品经销等不同范畴,但目前已终止纺织、品牌时尚产品经销业务,把其石化业务都卖给母公司,集中发展内需消费业务。华润创业今年首季盈利大升近8倍,零售业务在其首季度的盈利同比升1.1倍至5.97亿港元,以销量计算,华润创业已成为内地最大啤酒商,2009年底占约19%的市场份额。华润创业执行董事黎汝雄近日还透露,手头上有6-7个收购项目正在洽谈,包括啤酒及超市业务,预计年内可落实其中1至2个收购项目。

  至于力拓公用行业的红筹公司,则以粤海投资为代表,该公司在广东以水务发展为主业,虽然利润增长不太突出,但由于市场对公用业务上需求稳定,可算是防守类股。金利丰证券研究部董事黄德几分析,其供水业务每年可供水量24.23亿立方米,预计年内对于香港、深圳及东莞的总供水量19.93亿立方米,虽然微跌1.3%,但期内营业额升12%至38.68亿元,占整体营业额65.4%,为该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而且,其旗下东江水供水业务,与香港签订了合约,可提供稳定收益和可观的现金流。

  北京控股在将所有竞争性产业分拆、剥离后,开始专心从事公用事业及啤酒业务,其回报率开始上升,股价也相应得到了提升,2008以及2009年两年累计涨幅已超过200%,是恒指的两倍。目前北京控股天然气业务占业务总额49%,啤酒业务占40%,收入稳定。据悉,该公司最近有意出售公路项目,同时研究再生能源项目上游业务。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