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一位退休台商点亮8000清寒学子人生(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通讯:一位退休台商点亮8000清寒学子人生(图)

2010年07月15日 17: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0年4月,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君达到赤峰第二实验中学访问,受到“珍珠生”的欢迎。(图片由孙立极提供)
    2010年4月,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君达到赤峰市“珍珠生”家中访问。(图片由孙立极提供)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社北京7月15日电 题:一位退休台商点亮8000清寒学子人生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今年高考,渭南市大荔中学的张萌成绩列陕西省第86名,秋天将进复旦大学校园念书。用张萌的话,“捡回珍珠计划”和张君达“拯救了我的一生”。

  这个双耳相继失聪的西北农村姑娘,当年凭惊人毅力考入重点高中,张君达伸出的援手不只解决了学习的支出还介绍友人出资为她配上人工耳蜗。重返有声世界后,她闯过高考这一人生重要关口。

  除此,今年夏天,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正在陆续收到大陆约20个省份1000多份高考喜报,来自贫苦家庭的考生完成人生中一次重大转折;基金会创办人王建煊“教育让穷人翻身,是最伟大的慈善事业”的理念在他们身上实现。

  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君达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说,大陆实行包含小学和初中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学以后学生也容易取得助学贷款;如此,高中3年成为一个缺口,很多学习非常好的孩子因为没钱就没有办法念高中,失去改变人生的机会。

  基金会将这些孩子比作一颗颗珍珠。“捡回珍珠计划”中,基金会在中国侨联协助下与各地重点高中谈合作,校方负责寻觅合乎要求的学生并免除其学费、住宿费,基金会为每位同学备齐3年共7500元的餐费、书本费等费用。

  走访过新疆、宁夏、贵州等中西部各穷困地区,张君达说,我们发现优秀的穷困孩子实在多,才十七八岁的少年已经把人生所有的苦都尝遍,还在坚持着他们读书的梦想,1年3000至4000名额实在微不足道。

  2007年,曾任台湾“财政部长”的王建煊在浙江成立这家基金会时,全部资金都向台湾企业界募集,2008年他应马英九之邀回台继续从政。退休台商张君达接手后,考虑到基金会将长期在大陆发展,开始将大陆公众列为募款对象。他认为,事实上,大陆有太多爱心人士,最重要的是如何让他相信你,让他觉得我捐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口上。

  张君达是成功的企业家,他常讲“做慈善一定要把品质做好,这样别人才会相信我们”。“捡回珍珠计划”的招生工作交由学校负责,张君达说,校方必须提供资料,开学后我们一定会踏访每一个学校的学生,做家庭访问;一经发现不符合条件的学生,马上要求学校换上真正家境穷困的学生。“我们已经做到没有一个学生不认得我,没有一个学生不知道我的电话号码。”

  世界知名的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有个校友会爱心联盟,一直在寻求慈善方面的项目资源。经朋友介绍,张君达请他们派校友跟随基金会去各地访问学生;6次考察下来,从2009年10月至今,遵义、上饶、黄冈已受捐助成立5个“中欧珍珠班”。

  “相比于富人,中产阶层更热衷于做慈善,他们将是未来大陆慈善事业的中坚力量”,张君达说,现在只要有人愿意听,他就去做演讲、讲基金会在做什么事情,被感动的人都会来找我。从2009年开始收到第一笔大陆的爱心捐款开始,大陆地区捐款今年已达全部金额的31%;“很希望在未来两年之内,台湾和大陆的爱心捐款一半对一半”。

  今年63岁的张君达,出自经商世家,毕业于台湾名校,家族事业成功、生活优越,“经商时候的生活谈不上是公子,至少说一个生意人的生活形态”。将企业交到儿子手中,做公益3年,他的生活有非常大的改变——不好意思坐商务舱或者头等舱,麻将也不打了,出差时也住三五十块钱的旅舍;张君达并不缺钱,他说“我必须在生活上自律,不然对基金会形象有影响”。

  2007年1500名,2008年2600名,2009年3200名,今年4400名。根据募款情况,各地“珍珠班”招生总名额每年增长,今年夏天各地的高考喜报让基金会同事加倍地有成就感,“好像我们自己念北大、清华一样”。

  关于未来,张君达特别希望受捐助的同学有能力时能回馈公众,将爱心传递。目前看来,孩子们的爱心这不是问题;包括张萌在内许多同学之所以选择到上海、浙江读书,就是希望能帮张君达一点忙,在大学时就先为“捡回珍珠计划”作志工。(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明】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