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马英九与美智库视讯 各方解读其两岸政策布局

2011年05月13日 13:37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5月12日晚与美国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举行视讯会议。马英九先发表长达18分钟的演讲,随后再接受提问。马英九表示,要确保台湾发展,两岸和解制度化是首要任务。马英九说,过去三年两岸和解,已经对改善区域和平与稳定产生了成果,而这必须归功于台湾当局对于两岸关系采取的新思维,也就是放弃阻碍两岸关系发展、过时的单边主义模式。对于马英九的讲话,岛内外各方各有评论。

  马英九:两岸官员现在可以拿起电话直接解决问题

  马英九表示,在他就任前,两岸关系的不稳定、不可预测性,特别是不安全感都在增加,他认为,必须强调两岸共通点,扩大共享利益,善用共同机会,淡化彼此政治分歧。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和平之旅”踏出第一步,尤其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呼吁两岸“化刀剑为犁锄”,让两岸几十年来的对抗,出现了改变的机会之窗。为落实并加速这样的改变,在他就任后,以“九二共识”作为双边协商基础,推动两岸关系持续发展,六次“陈江会”签署了15项协议。马英九说,过去三年来,两岸官员从互不相识,到可以拿起电话直接解决问题,是两岸间最需要的互信平台。

  美方高度重视 大陆学者提出两岸政治谈判问题

  12日的视讯会议由CSIS会长、美国国防部前副部长何慕礼(John Hamre)担任美方主持人。按照美国现行政策,台湾地区领导人不能访问华府,所以不同领域、不同机构的专家,甚至不同立场的旅美华人,只要涉及台海事务,都不愿错过这场活动。结果是美国华府有150名各界学者专家、媒体报名出席。何慕礼说,在华府早上八点半号召这么多人来听讲,一向不太可能。

  不只在华府,同一时间,在纽约、波士顿、迈阿密、亚特兰大、芝加哥等五个都会区,当地的专家学者也都聚集收看,并在视讯会议结束后分别举行研讨会。何慕礼说,这场活动与马英九互动的不只是华府,事实上是全美国。

  美国政府很重视这次对话,除了美国在台协会派员出席,美国国务院台湾科长郦英杰也在场聆听。大陆学者也参与此次视讯会议,并提出了两岸政治谈判的问题。对此,马英九表示,两岸政治谈判还不到时候,也没有时间表。

  岛内学者:马英九打“稳定牌”区隔民进党

  对于此次视讯会议,台湾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翁明贤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马此举旨在打“稳定牌”区隔民进党,也就是说他不只能稳定两岸,也能稳定台美关系,以争取赢得2012年选举。

  翁明贤说,虽然2012年统“独”意识形态的议题会比较淡化,但是主权的问题,仍可以强化各自的支持者,因此选举后期还是可能成为选举议题。

  翁明贤认为,民进党作为在野党虽没有行政资源,但若国民党某些议题打得太过火,民进党就有攻击的机会,2012年马英九、蔡英文实力相当,比得是谁犯的错误少,依照观察双边现在都是步步为营。

  美国:马英九讲话有酸有甜

  何慕礼非常肯定马英九的表现,他说有的领导人是跟着群众走,但马英九以开创性的视野“带动了重大改变”,展现了领导人的风格。

  CSIS资深研究员葛来仪说,马英九成功地说明了他的政绩及面临的挑战,也很清楚地说明了他的理念,例如要缩小贫富差距,要使台湾与区域经贸相集成等。

  CSIS中国研究部门负责人傅瑞伟表示,马英九厘清了外界某些疑虑与不解,例如两岸未来走向等,他认为马英九的坦诚与思维,使华府能很直接、很深入地了解马英九的政策方向。

  布鲁京斯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说,他不知道美国行政部门会如何回应马英九,不过他很清楚,也是美国政府一再重申的,对于马当局的台海政策获致的成果,“我们非常正面看待”。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资深副会长柴哥里亚(Donald Zagoria)表示,马英九的说话有甜有酸,甜的部分是ECFA对两岸带来利益,民进党也从陈水扁学到教训,应不会重蹈其大陆政策的覆辙。酸的部分是两岸未触及政治议题。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黎安友说,马英九说话很直接,但也充满模糊空间。黎安友说,台湾最后还是要和大陆谈政治集成,但马英九并未针对这个问题明确回答。

  绿营批马英九接受“一中” 等同全面撤守

  民进党发言人郑文灿则表示,马英九接受大陆的“一中”框架,台湾参与国际社会也被视为中国的一部分,等于从马英九所称的“三道防线”全面撤守,毫无战力。证明马英九执政三年,交出一张不及格的成绩单。(记者 吴亚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