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两岸学生参访秦兵马俑博物馆和西安事变纪念馆

2011年07月05日 08:56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两岸学生参访秦兵马俑博物馆和西安事变纪念馆
    2011年7月3日,“丝路之旅”——两岸青年学生追寻历史足迹系列活动全体成员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前合影。(杨永青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近30名两岸青年学生于昨日在西安交流参访,他们参观了号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事变纪念馆和碑林博物馆,不仅重温历史知识、了解真相,更加深了沟通与共识。

  重温历史 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目前有一、二、三号三个坑。其中一号坑规模最大,呈长方形,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目前已清理出1000多个真人大小、造型逼真的陶俑。这里好似一个2000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刹那间,会让人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带进喊杀震天、战车嘶鸣的古战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兵马俑的塑造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真可谓千人千面,无一相同。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两岸学子们惊叹不已。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有统一中国的伟业,亦有焚书坑儒的罪行,关于这位皇帝的功与过,到访的两岸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通过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深入地探讨,不仅重温了历史知识,更加强了沟通与了解。

  了解真相 到访西安事变纪念馆

  西安事变纪念馆是以“西安事变”重要旧址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为基础而建立的遗址性博物馆。在此,两岸青年学生们观看了“西安事变史实陈列”。陈列所展示的内容和史料全面,利用照片、文件等实物资料为佐证,用事实阐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让同学们清晰地了解了那段历史。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逮捕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以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亲日派的阴谋,促成国共合作,团结抗日。12月17日,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同张、杨协商,与蒋介石谈判,迫使他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战的转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当讲解员讲述张学良将军当年面对学生请愿团的疾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以生命为担保许诺一定会给他们答复的那一幕时,现场气氛十分凝重,两岸学子们也受到了很大的感染,同为张学良富有民族大义的举动所感动。参观结束时台湾慈济大学生命科学系一年级的傅扬说:“我当时心潮澎湃,在那一刻也恨不得高声呐喊,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起将日寇赶出去。”

  同学们一行已于今日抵达兰州,从明日起正式开始丝绸之路的探访。他们将一路向西,途经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雅丹等河西走廊的重要城市。两岸的青年学子们将跟随历史的脚步,共同走过丝绸之路,一起观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寻找昔日驼队的身影。

  由中国台湾网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共同举办的追寻历史足迹系列活动是“两岸同心 我们同行——两岸万名青少年大型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 杨永青)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