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今起举行 历次成果丰硕

2012年07月28日 02: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7月27日,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搭机抵达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出席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中新社发 刘长山 摄  

  中新网7月28日电 7月28日至29日,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将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深化和平发展,造福两岸民众”。论坛将围绕和平发展回顾与前瞻、深化经贸合作、扩大文教交流等三项议题进行研讨,以汇集两岸民意,凝聚各界共识,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局面。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等台湾方面代表已于7月27日抵达哈尔滨。除国民党人士以外,台湾方面还有亲民党、新党、人民最大党等多个党派人士与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220多位台商以及文化、教育、出版、影视等各界代表出席论坛。

  台湾方面肯定论坛作用 台媒盼为两岸关系贡献智慧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26日在台北会见吴伯雄等参加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台湾方面代表时,肯定该论坛多年来协助推动两岸交流的卓著贡献。

  马英九表示,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自2006年举办第1届以来,除国共两党参与外,已逐渐增加邀请对象;事实上,两岸交流管道越多、次数越频繁,对于双方的和平发展越有利,尤其此一平台系国民党“在野”时即已建立的机制,更应该继续维持,并予扩大与提升。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版26日刊文指出,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迄今共达成数量众多的“共同建议”,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搭起桥梁,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更稳固的基础。第八届论坛即将登场,相关主题与子题非常契合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希望与会代表能为两岸关系发展贡献智慧的结晶。

  文章说,两岸以“九二共识”为基础,恢复了两会制度性协商。随着协商议题逐渐进入“难”的阶段,两岸实有必要多一些渠道来沟通,以提高协商效率。希望本届论坛能达成共识,辅助两会(海协会、海基会)协商,合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为两岸同胞开创繁荣美好的未来。

  两岸对话合作的重要平台 形成超过百项“共同建议”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所达成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而设立的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7年来,两党在此集各界智慧,探讨两岸民众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已发展为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台湾岛内多个党派,社会各界交流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2006年4月,两党合作举办两岸经贸论坛(第一届),宣布了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并就进一步落实两党领导人会谈成果、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前加强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提出“积极推动两岸直接通航”等共同建议。此后,每届论坛针对当时两岸关系中重要议题提出数量不等的共同建议。

  当年10月举办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第二届),就扩大和深化两岸农业合作提出20项政策措施。

  2007年,国共两党将论坛名称定为“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此后每年召开一次。在当年4月举行的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等推出欢迎台湾地区高校来大陆招生等促进两岸交流交往与合作的13项政策措施。

  2008年12月,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举办时正值国际金融危机来袭,大陆方面就加强两岸合作、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宣布了10项政策措施。当年,两岸经济、金融主管部门的负责人首次以“特邀嘉宾”、“特邀专家”名义出席论坛。

  2009年至2011年,第五、六、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主题分别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加强新兴产业合作、提升两岸竞争力”、“深化两岸合作,共创双赢前景”,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在第五届论坛上公布了多项促进两岸文教交流的政策措施。

  七届论坛迄今累计形成超过100项“共同建议”,其中多数已化为政策或正待落实。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首次提出要积极推动与落实论坛的“共同建议”,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就此指出,希望逐步形成与论坛作用相适应的有效机制,从而更加发挥好论坛的重要作用。

【编辑:官志雄】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