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台湾经济走缓 真正原因在于竞争优势下滑

2012年11月05日 11:0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台湾《工商时报》今日刊载社论分析台湾经济走缓的原因。文章指出,经济成长如此之低,虽是受全球景气拖累所致,惟台湾竞争优势下滑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全文摘编如下:

  台当局“行政院”主计总处日前调降台湾今年的经济成长预测至1.05%,这已是去年8月以来连续9次下修。经济成长如此之低,虽是受全球景气拖累所致,惟台湾竞争优势下滑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这一年来全球遭逢欧债危机,使得刚走出金融海啸的美、欧又失去成长动能,影响所及,大陆、日本、韩国、台湾也受波及。环球透视(Global Insight)去年8月预测全球经济成长3.6%,但日前已下修至2.5%,持平而论,台湾经济成长率会持续下修,实属必然。

  不过,这些日子不少人把焦点放在主计总处预测数连8降、连9降这件事,经济预测的准度固然该检讨,但这里有远比预测更重要的事该关心,那就是何以台湾经济表现和预期会出现这么大的落差。犹记得去年此刻,当局还不断强调环球透视、亚银都认为2012年台湾经济成长会居四小龙第一,但1年后的今天再看看环球透视、国际货币基金(IMF)的预测,赫然发现台湾的经济成长在四小龙里已是敬陪末座。

  依IMF最新预测,台湾今年经济成长1.3%、韩国2.7%、新加坡2.4%、香港1.8%;另依环球透视10月报告,台湾今年经济成长率也同样在四小龙居末。而据主计总处日前的预测,台湾今年的经济成长更仅1.05%,比国际机构预测数还要差。要论这一年来经济下修幅度,自然是以台湾最为严重,这说明同样受全球景气循环的影响,台湾所受冲击要远比其他地区来得严重。

  当局官员面对台湾经济表现不佳,每每以欧债危机等全球景气低缓加以诠释,但何以同样面对景气低缓,韩国前3季的工业生产仍成长2.1%,台湾却衰退1.5%?何以前3季日本、韩国出口仅微幅下滑0.5%、1.5%,而台湾却下滑近4%?这说明台湾今年经济表现欠佳,除了可归责于全球景气循环之外,台湾经济竞争力走下坡当是更重要的原因。

  “台湾是出口导向,出口好坏对台湾经济影响至巨,而台湾这些年来除了有产业过度集中的困境之外,更有出口价格频频走跌的危机。这两项原因如果不能改善,台湾的经济将永远只能在全球景气循环里加码摆荡,永远只能在全球景气低缓之际,面临比日、韩更萧条的局面。”2001年网络泡沫如此,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如此,2012年欧债危机亦是如此,这几乎已是台湾的宿命。

  台湾产业过度集中于电子资讯已非新闻,近4年当局不断宣示要改善这个结构,但并未见到丝毫成效。这样的产业结构使得去年台湾出口产品里有4成集中于电子与资讯产品,但韩国,其电子与资讯产品仅占出口两成,其余船舶、汽车、石化产品也都各占一成,家电、纺织也各有一席之地。韩国均衡的产业结构,使得韩国不致受单一产业循环的冲击,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当半导体、面板、手机出口连月下滑时,汽车出口却大幅成长16%,汽车零组件成长10%,机械设备成长10%。两相平衡,让韩国出口不致像台湾出现如此大的跌幅。

  台湾除了产业过度集中衍生出经济动荡的局面,另一个更大的困境是贸易条件一年不如一年。国际上通常以出口物价指数除以进口物价指数来衡量贸易条件(term of trade,TOT),这项数据愈高就代表出口价格相对提高,出口相对价格提高则厂商的收益增加,厂商的收益增加则一国薪资才能明显成长。但遗憾的是,“自2005年以来台湾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当南韩出口物价指数由100升至111、德国由100升至110、美国由100升至124,台湾却由100降至99。在进口农工原料价格大涨之下,这一期间台湾的TOT由100降至74。试想,贸易条件恶化,经济动能如何提升?”

  台湾经济成长最根本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过度向电子产业倾斜、贸易条件逐年恶化,依然未获改善,以致如今台湾经济成长落居四小龙之末。

  全球景气这一年多来确实相当低迷,但何以如此景气寒冬,美、日、韩等仍有2.0%以上的成长,台湾却连保1都如此辛苦,显然这已非景气循环所能解释,这自然也不是吸引台商回流、大量进用外劳所能解决。归根结底,唯有从提升产业附加价值、改善贸易条件、平衡产业结构的方向研提政策,才是正办。

【编辑:夏涵】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