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台湾学者解密民进党涉大陆事务有关委员会4个谜(4)

2012年11月22日 11:27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之前,民进党发言人王闵生就曾表示,“中国事务委员会”未来将成为民进党的决策平台,而“中国事务部”管的只是材料的收集与分析,是个幕僚机构。也就是说,按原来设想,“中国事务委员会”应该是面向外部的两岸政策的决策平台,是广纳党内各方精英、各路意见领袖的机构。

  可是,如今确定的架构是,“中国事务委员会”只是个“对内”的、凝聚党内共识的平台。正因为如此,所以不需要“拍板者”(“主委”),只需要“召集人”,不提供“辩论”的机会与功能,只设7—9个委员“凝聚共识”。

  为何如此?周志杰认为,不设“主委”只设“召集人”,这是苏贞昌的一种“务实”精明的算计。“主委”是主事者,担负着这个机构的成败,而“召集人”是一种程序上的组织者,不是“拍板者”,“说明苏贞昌想享受权利而又不想尽义务,想要好处又不想承担大的风险”。

  至于未来这些委员是谁?庄瑞雄说,猜测可能会纳入各个派系。董立文表示,“中国事务委员会”没有前例可循,一开始7到9个委员是很合理的,但这并不说明以后就不可能扩大人数和规模。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