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苹果这座山 还能靠久?

2013年01月11日 15: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台媒:苹果这座山还能靠久?
图自台湾《天下》杂志

  中新网1月11日电 台湾鸿海集团10日公布,2012年鸿海“非合并营收”总计逾3.2兆元新台币,成为史上创收最多的台湾私企。但繁华之下,已经有台湾媒体提醒鸿海等台湾代工厂要“未雨绸缪”。

  最新一期台湾《天下》杂志9日刊文《苹果这座山 还能靠久?》说,2012年的苹果,风光地站上了历史高峰,但这高峰,却很可能是下坡的起点。紧紧跟随苹果脚步的台湾科技厂,享受大丰收的同时,或许也该将眼光放长,及早多元布局。“最该未雨绸缪的,是为苹果大肆扩充产能、苹果占营收4成与获利6成以上的鸿海。”

  文章摘编如下:

  苹果iPhone 5在台热闹上市,预购热潮让搭上苹果供应链的台湾科技厂,欣喜若狂。

  因为一旦打进苹果供应链,便是获利保证。只要跟着苹果走,不怕赚不到钱。有了苹果这个超级大客户的背书,更无需担忧接不到其它企业的订单。

  “苹果是台湾最好的客户,”一位鸿海基层主管说,台湾科技业不可能服务三星。

  “三星若是全面成功,台湾科技业会被连根拔起,”一位产业观察家提醒。

  但是,苹果这座靠山,能靠多久?

  过去一年,苹果的气势锐不可挡。去年8月,苹果市值达到6230亿美元,成为史上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

  9月19日,苹果股价又攀上702美元的新高点。

  2012年的苹果,风光地站上了历史高峰,但这高峰,却很可能是下坡的起点。

  1990年代,苹果痛失个人电脑市场的历史,很可能将再度重演。苹果将再次从主导市场的创新者,成为被边缘化的利基市场的参与者。

  前年10月,苹果创办人乔布斯过世,短短的14个月,科技产业已历经天翻地覆的震荡,苹果潜藏的困境也逐一浮现。

  从财报数字分析,苹果的成长动能已开始放缓。

  虽然2012年营收,预估将可创下1565亿美元的新高,但过去三年营收的年成长率却呈现下滑,从2010年到2012年分别是79%、66%,2012年预估成长率仅有45%,到了2013年,甚至可能降至20%以下。

  营收成长减缓,最主要原因是产品市占率的成长速度,远不及竞争对手。

  危机1:市占率不敌对手

  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累计,iPhone在全球智能型手机的市占率为18.4%,还低于2011年的19%。但最大竞争对手三星,同时期市占率的成长幅度却相当大,从19.1%成长至31.1%。

  苹果手机iPhone、平板iPad系列,以及操作系统iOS的市占率,都不敌竞争者。

  但这些统计数据代表什么?市占率究竟有何重要性?力挺苹果的粉丝们,最常提出的辩驳便是:苹果在乎的是获利,而非市占率。

  的确,苹果的策略,一直是锁定高阶市场,维持高获利。至今在行动装置市场,苹果的获利水平仍遥遥领先。根据《华尔街日报》科技部落格All Things Digital的报导,去年第二季,全球八大行动手机厂商,营业利润总额中,苹果的占比高达77%。

  但是,高获利并不能保证长久的成功。

  危机2:高获利荣景不再

  虽然行动装置逐渐取代了个人电脑,但市场法则是亘古不变。

  前华尔街分析师、目前是科技新闻网站Business Insider执行长兼总编辑的布洛吉特指出,行动产业正如同1990年代的个人电脑,“市占率仍是决胜关键。”唯有取得市场的主导地位,才能维持长期获利。

  当年,苹果虽是个人电脑业的创新者,最后却惨败给微软。微软和英特尔的Wintel联盟,成了个人电脑市场的霸主。若苹果无法及时稳住iPhone与iPad市占率,一旦竞争对手拉开距离,就再难回头。

  而且随着行动市场日趋成熟,苹果将愈来愈难保持高额获利。这并非推测之词,而是既成事实。2012年第一季,苹果的净利率达到29.66%的高点,随后便开始下滑,第三季为22.86%。

  此外,两大主力产品的毛利率,也没有外界想象得高。

  根据《路透社》报导,从苹果与三星的专利官司审理过程中,公开的文件显示,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美国销售的iPhone毛利率,大约在49%~58%之间,但iPad仅有23%~32%之间,并不如外界想象得高。

  在表象的数字之下,更深层的危机在于,苹果曾引以为傲的创新,已不复见。

  危机3:产品不再有惊喜

  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董事长兼执行长科罗尼曾感叹道,乔布斯的离开,带走了三样东西:

  一、整合各路人马、激发创意的领导魅力。

  二、敢于冒险的胆识。

  三、预见和设计产品的能力。

  去年,苹果频频发表新产品,但掌声却少了许多。英国《金融时报》便指出,苹果当前的困境在于,从过去的破坏式创新,转变成渐进式创新。近一年多来,再也没有令市场大为惊艳的新产品问世。

  iPhone 5除了屏幕尺寸、处理器等硬件配备的改良之外,很难说出它和iPhone 4S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iPad 4和New iPad,更是大同小异,只有处理器、连接埠和摄影镜头不同。

  最令人错愕的是,iPad 4和New iPad的上市时间,仅差了七个月。这是苹果面临的另一个重大危机:在缺乏重大创新产品的情况下,只能不断提升配备,加速推出新版。但如此一来,产品生命周期急速缩短,陷入自我淘汰的恶性循环,不仅将侵蚀获利,更会严重伤害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与满意度。

  曾有的创新性格不再,但留下来的完美主义性格,却成了阻碍苹果进入新领域的隐形杀手。

  未来是云端服务的时代,乔布斯生前念兹在兹的,便是发展云端服务,但苹果显然并未做好准备。

  不论是地图系统或Siri语音搜寻系统,都需要强大的后台人力支持,持续不断更新数据与维护系统顺畅,同时还需要外部使用者的意见回馈。但这套运作模式,根本上抵触了苹果强调完美主义、秘密研发测试、以及一次到位的企业文化。

  iCloud推出后两年,苹果才进行大幅度修改,这完全不符合云端服务的游戏规则。

  高峰之后 只有下坡?

  地图系统的失败,更是让苹果在迈向云端服务的路上大跌一跤。反观竞争对手Google或亚马逊,早已自在地“漫步在云端”。

  2013年的苹果,会走向何方?

  近日已有消息传出,苹果正秘密测试新iPhone 6,预计今年年中上市,若传闻属实,距离iPhone 5的推出还不满一年。可预见的是,iPhone 5的销售期将提前夭折。而如果iPhone 6没有太显著的差异或创新的功能,未来的销售前景也不会太乐观。

  “但是,苹果正如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前面成功的动能太强了,就算不添加柴火,都可以沿轨道前进两年,”一位台湾的苹果供货商指出。

  最该未雨绸缪的,是为苹果大肆扩充产能、苹果占营收4成与获利6成以上的鸿海。

  “鸿海在全球的百万大军,是优势也是包袱。万一苹果掉下来,谁喂得饱鸿海?除了苹果,没有一家品牌塞得饱鸿海的胃,”一位市场观察家评论。

  紧紧跟随苹果脚步的台湾科技厂,享受大丰收的同时,或许也该将眼光放长,及早多元布局。(作者:吴凯琳/《天下》514期)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