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许信良评马英九一中大布局:接受一中展善意

2013年07月02日 15:10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许信良评马英九一中大布局:接受一中展善意
    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居中者)应邀出席“北京会谈”。作为在民进党内颇有影响力的人物,许信良此次登陆,也是民共之间交流、对话的一种突破。 环球网记者 李柏涛 摄

  台湾《美丽岛电子报》副董事长吴子嘉日前撰文称,马英九透过吴伯雄率领特使团前往北京,主要目的就是透过“吴七条”传达马英九的讯息;而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主张一个中国原则,都用一个中国架构来定位两岸关系,而非国与国的关系”。

  文章称,换言之,这是马政府首次提出“一个中国架构”的概念,以正面呼应中共18大政治报告中,对台政策提出的“一个中国框架”诉求。紧接着,马英九核心幕僚学者赵春山,在“北京会谈”进一步接棒说明,所谓的“架构”与“框架”,英文完全相同,都是“frame work”。

  文章指出,从种种讯息来看,在美中新关系态势确立后,马英九清楚体察到“重美轻中”恐无以为继,因而放弃“一中各表”,并让步到“一中框架、架构”的态势已经相当明确,让两岸关系有机会进入另一个新的阶段。

  文章说,当初曾一再排斥与中国大陆进行政治谈判的马英九,如今为何却突然转向大步朝政治谈判前进?主要目的,就是他有意参加明年在上海举行的APEC,创造访问中国大陆的机会,会见大陆领导人,登上个人历史的髙峰,进而争取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所以,目前所做的调整,都是为了强化双方的政治互信;而北京无法接受的“一中各表”,马英九自然是非抛弃不可。

  文章认为,对于台当局递出的这份“大礼物”,中国大陆必然是乐观其成。问题是,马政府的主观愿望虽是如此,但未来是否真能如愿顺利推演?必须说,总是逆势面对民意、与在野党为敌,在党内又面临剧烈权力挑战的马英九,根本不具备足够能量达成他所设定的战略目标;纵使大陆方面态度开放,但面对一位扶不起的阿斗,纵使想帮忙,恐怕也是力犹未殆。

  在“北京会谈”结束后,吴子嘉与参加会谈结束返台的许信良会面,针对马英九突然大幅度调整的两岸战略进行对话。以下,就是对谈内容。

  吴子嘉(以下简称吴):为了追求历史定位,目前马英九心中,看来已经为两岸设定出一套“一中大战略”,未来将会不断出招,以时间顺序来看大致如下:

  ◎2013年:签订服务贸易协议。

  ◎2014年:

  1、互设办事处,办理领务,大陆默认治权。

  2、签订商品贸易协议

  3、确定将“一中架构”列入正式文件。

  4、参加APEC。

  ◎2015年:

  1、签订两岸文化协议

  2、争取加入RCEP。

  ◎2016年:挑起“统独”大战,嬴得选举,国民党继续执政?

  许信良(以下简称许):由于中国大陆对马的不满,已经透过诸多渠道表达,其中就包括不接受“一中各表”。所以,马英九如果要在国际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在两岸关系中寻求进展。尤其,面对中美合作关系的新变化,马英九必然明显感受到美国阵营开始对他出现冷淡态度。所以,马英九必然得在两岸政策上做大幅度的调整,而“不再排斥政治对话”,就是最关键的开端。

  日前吴伯雄前往中国大陆,由于时间短暂,很难有机会讨论事情。所以我认为,吴伯雄这一趟的目的,就是传达“一个中国架构定位两岸关系”的善意,并透露马英九有意前往上海参加APEC的讯息。

  进一步来说,马英九若要借着参加APEC的机会访问中国大陆,就必须先解决两岸之间的政治歧异,以提升双方在政治上的互信。现在看来,他很清楚就是要透过接受“一中框架”,来展现自己的最大善意。

  吴:但光是“一中架构”几个字的声明,能解决歧异吗?

  许:面对中国大陆要求的政治互信、巩固“一中框架”,光是这样的叙述显然是不足够的。因为,这当中还牵涉到台湾的定位问题要如何解决,才能让台湾与北京都能接受;否则,依照目前两岸只能透过两会处理双边事务的情况来看,马英九如果真要到中国大陆,还能再透过这种两会模式处理吗?

  所以,如果要解决台湾定位问题,恐怕就必须进行政治谈判。以现实情势来看,要这么做确实有难度,但以大陆领导人的行事风格来看,或许双边可循着当年的“九二共识”模式,在没有解决台湾政治定位问题之前,另外找出一套“权宜机制”让马英九顺利访问中国大陆,但这一切还是都取决于大陆。(环球网综合报道 记者李柏涛)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