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乌鱼不见踪迹 媒体吁两岸联手“召回”

2013年09月17日 11:29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爱呷乌鱼毋穿裤”,台湾人爱用这句闽南谚语来形容乌鱼子的珍贵,以及人们对它的特殊喜爱。

  乌鱼学名叫鲻鱼,而台湾渔民却更喜欢称之为“信鱼”,“因为它属于暖水洄游性鱼种,通常在福建至浙江一带觅食,直到冬至时节,受大陆沿岸低水温的刺激,游过台湾海峡以东产卵,所以只要冬至一到,台湾渔民就知道满腹鱼子的乌鱼就要来了,这也意味着冬季即将降临”。首次参加海峡(福州)渔业周的台湾海洋大学教授李明安介绍说,乌鱼是海峡两岸最具代表性的鱼种之一。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海域生态恶化,“信鱼”常常失信。“冬至已经过去很久了,台湾渔民左顾右盼,就是不见乌鱼的踪迹……”李明安告诉记者,目前台湾野生乌鱼的渔获量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0万尾左右,下降到不足30万尾,乌鱼减产严重影响了台湾渔民的收入,因为在台湾乌鱼子的经济价值很高,加工过的乌鱼子每斤价格达300至400元人民币。

  为了抢救濒危乌鱼,把这“失信”的鱼儿“召回”,两岸渔业界和学术界已经携手行动。在本届渔业周期间举办的“海峡两岸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和共同开发青年科学家研讨会”上,乌鱼养护成为重要议题;而14日开启的海峡两岸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更是让李明安连连喊“赞”,此次活动共投放372万尾鱼苗,去年投放量也达346万尾,放流鱼种超过20多种,乌鱼亦在投放种类之内。放流之后,大陆渔政主管部门确定了海峡西岸的监管区域,并将执行严格的监管执法规定。李明安说:“大陆与台湾共享的乌鱼放流增殖活动,对海峡两岸渔业资源的养护和永续利用大有帮助。”

  两岸共处同一海域,在海洋科学研究上有着诸多相近的课题。李明安告诉记者,两岸的涉海高校早就开始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台湾海洋大学、澎湖科技大学、高雄海洋大学等与大陆的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长期保持校际交流,台湾海洋大学与厦门大学的互动更是频繁。今后,福州大学与台湾海洋大学还将开展“3+1”学术交流活动,即未来将有160位学子在福州大学学习3年,之后到台湾海洋大学学习1年,并就海洋科学的相关学术活动及教育共同开展合作。

  随着全球暖化、气候变迁,海洋渔业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困境,而乌鱼濒危无疑是一个重要警示。李明安认为,两岸未来更应秉持海洋渔业共同养护与开发的理念,合力促进渔业资源海上保育的落实,并通过渔业产业的转型以及两岸交流合作,让两岸的渔业健康、永续地发展。(福建日报记者 林娟)

【编辑:杜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