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王建民:台湾有两个不同的面孔

2013年10月09日 15:15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华广网今日刊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的评论文章提出要正确看待台湾社会的两个面孔。文章指出:要客观地全面地观察台湾,才能对台湾社会有一个较为真实的了解与认识,才有助于两岸真正地相互了解,取长补短,促进两岸社会的共同进步。

  全文摘编如下:

  日前大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访问台湾,赞扬“台湾处处是雷锋”,而且表示台湾社会并非如电视上看到的那样乱,只乱在“立法院”。莫言对台湾社会的评价再次受到岛内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实,近年来,大陆对台湾社会的言美之词不少。前两年,大陆某知名媒体杂志以“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作了封面专题报告,在岛内掀起轰动,让台湾民众感到无比自豪。还有大陆一批文化界名人访台后也是一片颂扬之声,台湾被誉为“民国风范”、“传统家园”、“世界上最好的华人地区”。那么台湾是否像他们看到的那样美好、令人想往?

  显然不全是。现实的台湾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元与多面的社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对台湾大加赞美的大陆知名人士,其实大多是第一次到台湾参访后对台湾的第一印象,接触与见到的只是极个别的人,看到的只是局部的台湾,是民间的台湾,而且是表面的台湾,而不是整体的台湾,更不是政治的台湾。

  政治语境下的台湾与非政治语境下的台湾,媒体下的台湾与非媒体下的台湾,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台湾,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面孔。

  不看台湾电视政论节目,走入台湾民间社会,尤其是与台湾朋友往来与聚会,不谈政治,台湾确实是一个祥和、友善、亲切、平静的社会,就这一点,上述大陆人士对台湾的言美之词也不为过。但如果看看台湾的电视政论节目,则台湾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上电视的政治人物、专家学者与媒体人,天天批当局,天天骂“老马”(英九),马当局推动的一切改革措施皆是错的,是不对的,全反对,大批判;整天在唱衰台湾,经济闷,工资停滞,物价上涨,房价太高,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均;蓝绿恶斗,政争不断,“议会暴力”经常上演。似乎台湾一无是处,没有希望。显然,这不是大陆知名人士看到的理性的、祥和的、友善的台湾。

  同样在政治场域,台湾也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景象,蓝绿对抗十分激烈,政治斗争十分尖锐,甚至充满着仇恨。最近岛内政坛纷争与政治乱象就是证明。“司法关说”无罪,“司法关说者”成为英雄,王金平的民众支持率超过60%,而坚持与维护司法正义者的马英九,反而成为人民公敌,支持率降到10%以下,让人不可思议。尤其是涉及敏感的两岸政治议题,台湾更是另一种让人震惊的景象:视大陆为台湾最大威胁,认为大陆在国际社会打压台湾,对大陆的让利没有多少好感,而视美日是台湾最可靠的盟友,甚至对日本否定侵略战争与慰安妇问题无动于衷;蓝绿在政策上对大陆配偶、大陆学生、大陆游客、大陆企业等处处歧视,另眼看待。可以说政治语境下的台湾,并不是那样的理性、友善与美好。

  就文化、文明层面看,不可否认,当年蒋介石为对抗大陆发动了“中国文化复兴运动”,在台湾弘扬中华文化,使得今天台湾得以较好地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同时,台湾较早步入现代化社会,民众文化教育程度高,社会文明礼貌程度高,这让初到台湾的大陆知名人士对台湾有更直觉的感受与体会,特别是与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大陆相比,对台湾的现代文明给予肯定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不是台湾社会的全部与全貌,也不是一个真实的台湾。如今台湾社会的包容度大大下降(民众对马英九及官员的无礼与污辱,已超出政治抗议的范围),唯利是图重新高涨(对大陆游客出售高价假茶,食用剩饭剩菜),黑心与问题食品重新泛滥,等等。

  确实,我们不能轻意对台湾社会下定义,既不能简单地将媒体下的台湾视为真实的台湾,不能将政治语境下的台湾视为整个台湾,但也不能仅凭自己初步的感受就将台湾视为“天堂”,“处处是雷锋”,“是一片最美的风景线”,给予过度赞美与颂扬。这种过度的赞美,反而让台湾民众自己都感到不自在,有台湾学者直叹“把台湾赞美得受不了了,连我们这些在台湾住过的人都觉得有点尴尬跟害羞了”,“我真疑惑你们要捧杀台湾”。可见,我们要客观地、不带主观偏见地、全面地观察台湾,才能对台湾社会有一个较为真实的了解与认识,才有助于两岸真正地相互了解,取长补短,促进两岸社会的共同进步。(王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原题:“王建民:正确看待台湾社会的两个面孔”)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