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时评:打造两岸新格局 亟需为政治分歧融冰

2013年10月17日 10:04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近一段时间,两岸如何打破政治僵局,成为双方从高层到民间共同热议的话题。6日登场的“习萧会”,巩固政治互信成为重要看点;11日登场的两岸和平论坛,红、蓝、绿三方学者担当“主角”,之前两岸都谨慎以对的政治议题成为研讨对象。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萧会”中为两岸关系发展定下基调,指明“两岸双方应该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倡导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笔者认为,两岸要想让政治僵局融冰,就必须坚持走对的路、保证双方沟通无障碍、时刻记得两岸是一家人,才能顺利淌过当前的“深水区”,才能打造两岸新格局,永远造福两岸中国人。

  一、坚持走对的路

  坚持走对的路,就是坚持走一条有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把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当成前进目标的路。过去5年多来,海峡两岸紧密团结,走出了一条惠及中华儿女的光明大道,经济合作长足发展并且不断拓展、深化,带来了19项合作协议、海空运直航、赴台游、司法互助……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根本消退的环境下,两岸经济都面临诸多挑战和考验,同时,政治僵局的无解,也对两岸经济合作带来了种种不便,例如在共同打击犯罪和司法互助事项、两岸互设办事机构等问题的协商方面,都遇到了政治难题未解决情况下带来的困扰。这些事情也都在时时提醒两岸:当前“经热政冷”、“只经不政”的交流状态已经无法再持续下去了。

  相对论告诉我们,“易”和“难”、“经”与“政”根本无法截然分割;更何况,政治问题在两岸关系中不仅无法回避,甚至一直以来都起着关键性的引领作用。所以,只有开启政治对话进程,才能为两岸增加互信、为两岸同胞谋福利进一步奠定厚实基础,这一观点已逐渐成为了两岸从高层到民间的共识,也正是两岸必须要走的正确道路。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9月底时即曾表示:两岸在化异求同的过程中要用大智慧,不能选择力量互相抵销的道路,而是要选择共创互利双赢的道路。

  10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时指出:“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夯实共同政治基础,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4天后召开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上,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又指出:解决政治分歧不能拔苗助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冰总要有个过程,但双方不谈起来,问题不但无法解决,而且三尺之冰有可能会结得更厚、冻得更硬。因此,两岸政治分歧要融冰,一方面必须始终坚持2008年以来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开始着手改变两岸对政治议题长期静止凝固的状态。但两岸政治难题的产生毕竟有着复杂的历史过程,不是一件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必须遵循“积极探讨、循序渐进、务实解决”的规律才能水到渠成。因此,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2013年初新上任时即提出,解决政治难题,先从两岸民间开始对话是一条可行途径;于是,他的“适时举办两岸和平论坛”的倡议在2013年的金秋十月变成了现实。

  “习萧会”和两岸和平论坛,不啻为从两岸高层到民间对如何破解政治难题进行的有益尝试,不仅向世人展现了两岸关系不可逆转的和平发展趋势,也再次证明了巩固两岸共同政治基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两岸和平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台海局势;而政治分歧能否破冰,则关系到两岸能否长久地和平发展下去。

  二、沟通无障碍

  今年以来,台湾方面多次表示,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不论在岛内或岛外,都不会推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与“台湾独立”;但另一方面,台湾方面也一直拒绝两岸进行政治对话。如今,随着两岸关系由和平发展开创期全面进入巩固深化期,“深水区”的一系列重大而敏感的问题都浮出水面并且亟需双方深入沟通、妥善处理,政治议题已到了避无可避的地步,无障碍、多渠道的沟通也就自然显然至关重要。

  自从国民党前主席连战2005年进行的那场大陆“和平之旅”后,国共两党便建立了高层对话的渠道。2008年国民党重新取得在岛内的执政权,国共两党高层对话更加畅通无阻,其对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进行无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两岸“政府部门”却一直处于没有交集的状态,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近日登场的“习萧会”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王郁琦进行了简短寒暄,双方同意建立直接联系并推动双方主管部门负责人互访——这既是一个大胆的创新,更是一个务实的安排,无疑为两岸今后的政治接触新增了一条重要渠道,意义重大。

  而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沟通渠道,更是无可替代。就像台湾海基会林中森近日公开表示的:自2008年开始,两岸以“九二共识“作为共同政治基础,搁置争议,共创互利双赢,签署19项协议,开创和平、稳定、繁荣的新局,是过去60多年来最好的两岸关系。林中森还说,他在上海两会第九次领导人会谈中,与海协会会长陈德铭有共识,只要对人民有利,不限什么时候再签协议,不限一年几次会谈,也不限签多少协议。这样的话语,不正是对两会5年来全心全意为两岸百姓谋福祉的最贴切、最真实的描述吗?

  此外,两岸民间的各种交流渠道也是一直畅通,海峡论坛、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企业家峰会……这些轮流登场的民间交流盛会,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但由两岸不同背景的民间团体和学术机构共同举办甚至有绿营智库协办,邀请各方专家学者与会,集中研讨两岸政治关系、军事安全、涉外事务问题的大规模研讨活动,却让刚刚闭幕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创下了若干“第一”。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指出:尽管两岸专家学者的立场、观点和主张难免有差异,但大家都是一家人,都是为了两岸和平、共同发展的愿景而来,愿为探讨解决两岸问题奉献心力,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两天的会期里,“红、蓝、绿”三方学者达成了10项共同认知,也提出7项仍待解决的症结问题。这些或是一直存在或是刚刚打通的沟通渠道,都在在说明了:两岸之前不敢或不愿碰触的政治议题,只要有勇气走出“起而行”的第一步,就能在巩固基础、深化互信的道路上,为两岸关系继续和平发展注入新动力、带来新气象。

  三、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中共十八大提出两岸合情合理安排双方关系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萧会”中再次强调“两岸一家亲”,都是站在了民族大义的战略高度上思考问题。一个“情”字,带着浓厚的感性色彩;一个“亲”字,更是主观意识浓郁。“合情”指的是合乎人之常情,“一家亲”就是让“一家人”的两岸不要说“两家话”。

  经过多年的两岸交流,让两岸人民特别是台湾民众享受到了交流所带来的众多好处和实惠,两岸关系已成为关系到每一个台湾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台湾“陆委会”所作的历次民调中,台湾民众中赞成两岸交流的声音始终占据主流。两岸主流民意期盼两岸交流再上台阶,而两岸间不断的交流,又在不断强化着双方民众“一家亲”的感觉。

  因为是一家人,所以我们有尊重,有理解,更有包容,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中两岸三方学者的表现,即是这种场景的典型缩影。通读2600余字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纪要”,即不难发现,该纪要行文习惯可见“台湾手法”,名词和提法则多有“大陆风格”;正是“两岸一家亲”包含的互谅、互让的同理心,推动着两岸民间政治对话走上崭新的航程,使两岸政治协商褪去敏感化,转向大众化、透明化,实现成果化。担任首届两岸和平论坛闭幕式主持人的全国台研会执行副会长周志怀即指出:本次论坛共识大于分歧,论坛纪要的协商过程虽然曲折,最终还是取得了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真可谓“海阔天空可共存,互让三尺又何妨”。

  所谓“行稳方能致远”。历史终将证明,只要政治议题协商迈出第一步,只要两岸各界理性看待、珍视成果,双赢一定是如影随形。期许两岸关系在双方政治互信和良好合作基础上继续向前迈进,共迎两岸和平发展更加美好的前景,共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中国台湾网特约评论员:肖春阳)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