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坂仔林语堂故居:文化大师的精神家园

2013年10月22日 14:03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坂仔林语堂故居:文化大师的精神家园

  坂仔,一方得天独厚、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近年来,就是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被修葺一新的林语堂故居,渐趋成型的林语堂文化博览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四方来客,坂仔作为林语堂故乡的名气逐渐传开。愈来愈多的台湾游客也慕名而来,探访这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文学大师的精神家园,以及他笔下无拘无束、“稍微超出寻常”的童年岁月。

  如今,条条大路通坂仔,从厦门出发,也不过三小时的车程。一路秀水青山、草木葱翠。穿过坂仔中心小学,就是林语堂故居(上图)了。这座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的屋舍,由四间呈“同”字形的小平房组成,凤凰、木兰等参天大树环绕四周。屋面覆板瓦,天井及人行道均是鹅卵石铺砌。院内一口水井,位置恰在“同”字形之中那个“口”字上,颇有趣味。其中一间6平方米的小屋,就是林语堂的诞生地。

  其实,这座屋舍还算不上是林家的私产,而是坂仔基督教会的公房,分由牧师林至诚,也就是林语堂的父亲所居住。儿时的林语堂,经常会从自家阁楼的窗户爬到教堂的屋顶上,然后再沿着柱子滑到院子里玩耍。

  教堂后面,就是林语堂接受启蒙教育的铭新小学。历经百年风雨,那张讲台桌得以保存下来,成为林语堂故居中难得的原物。林语堂6岁入铭新小学,当时站在这张讲台桌前的老师就是父亲林至诚。虽然作为一名牧师,但林至诚从来不是一个严肃的人,喜欢在布道时讲笑话的他,常常鼓励孩子们去勇敢想象。他时常告诉孩子们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是德国柏林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并鼓励儿子好好学习,长大后出国深造。就是在这间小小的教室里,稚气未脱的林语堂开始憧憬重重高山外的精彩世界。

  10岁那年,林语堂离开了家乡,陆续赴厦门、上海求学,然后一路读到哈佛大学。每年的返乡之行,是林语堂日后每每回忆的美好时光。“乘坐帆船的旅行是另一种永久印在我心头灵性上的经验。因为我们是在南方,从我们乡村到漳州的西河河谷这一段路真是美不可言。”通往坂仔的路,总是被各种美好事物点缀着。“有时,我们听见别的船上飘来的幽怨悦耳的箫声。音乐在水上,上帝在天宫。在我那童稚的岁月,还能再希望什么更好的环境呢?”成名之后,林语堂这样总结道:“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是得之于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美丽的坂仔以及与其相伴的欢乐童年,在他60多部著作中被反复提及。

  晚年,林语堂定居于台湾的阳明山。林语堂曾说,“我来台湾,不期然而然听见乡音,自是快活……在街中走路,又不期然而然,听他们用闽南话互相揶揄,这又是何世修来的福分?”思乡之情,就这样在林语堂晚年的生活中恣意蔓延、蔓延。

  台北林语堂故居主任蔡佳芳告诉记者,台北林语堂故居背靠阳明山,面对淡水河,之所以选址于此,皆因为林语堂觉得这里有几分坂仔的模样。曾无限渴望山外世界的乡野顽童林语堂,年老之后又总是深情地把目光投向故乡的方向。

  “大约有半个世纪了,我一直没有回到故乡,但家乡一草一木,低首缅想,历历如在目前。有时在梦中游故里,依然看见门前那清澈的溪流,映出自己儿时的形影。”在一次受访时,林语堂曾这样动情的说。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料想,毓秀钟灵、群山环绕的坂仔,还有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仅是这位世界文化大师生命的起点,更是他永远的精神家园! (本报记者 陈梦婕文/图)

【编辑:杜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