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3年两岸关系盘点:巩固深化全面发展

2013年12月24日 08:49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2013年是两岸关系巩固深化、全面发展的一年,双方交流合作的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机制化进程不断迈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进一步夯实。展望未来,两岸关系将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和稳步迈进的动力

  两岸经济社会互动亮点突出

  2013年,两岸在经济、社会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巩固深化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格局。

  ECFA后续协商进程稳步前行,经济合作制度化水平深化

  2013年,两岸积极推动ECFA后续协议的落实、签署和协商,并进一步加紧制度化合作关系。2月1日,《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正式生效。6月《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完成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有了法律基础,框架机制不断充实。

  同时,“货物贸易协议”协商逐步缩小分歧,“争端解决机制”协商取得诸多共识,有望适时达成协议。12月,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第五次例会在台北举行,确定将尽快启动第二家经贸社团互设办事机构,两岸经济制度化协商管道更加多元、密切。

  两岸金融合作取得阶段性突破,进一步筑牢两岸经济基础

  两岸金融合作空前紧密,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1月29日,大陆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台参加两岸证券期货监理合作平台(通称“两岸金证会”)首次会议,两岸共同宣布六大证券市场开放措施,两岸资本市场相互投资、证券业相互设点参股等均取得重大突破。

  2月6日,台湾岛内外汇指定银行正式开办人民币业务。4月1日,两岸银行业监管机构签署备忘录,正式启动两岸货币清算机制,两岸货币互通的实现成为继“两岸三通之后的第四通”。

  12月10日,大陆4家商业银行在香港的分支机构在台北同步发行宝岛债,被视为两岸金融合作新的里程碑,有利两岸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陆客赴台旅游、求学持续增温,两岸双向交流迈进新阶段

  大陆赴台旅游保持良好势头,尤其是赴台个人游发展迅猛。大陆在6月和8月共开放第三批13个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台当局逐步放宽限制,从4月1日起将赴台团体游每日配额上限由4千人次调高至5千人次,赴台个人游每日配额上限由1千人次调高至两千人次,12月1日再次将个人游配额上限调高至3千人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大陆赴台团体游人次约为240万,较去年增长约12%,赴台个人游人次约54万,较去年增长约2.8倍。目前,两岸旅游人数约占同期赴台交流总人数的75%,旅游已成为两岸民众交流的主渠道,有利消除隔阂、增进理解。

  台当局进一步放宽陆生赴台就读限制,深化两岸双向教育交流。3月,马英九表示,未来大陆学生赴台“朝放宽方向走”。3月12日,台当局宣布扩大承认大陆高校学历,由原来承认大陆的41所“985工程”大学学历扩大至承认70所“211工程”大学学历,总数达到111所。5月,台当局进一步松绑台湾高校招收大陆学生政策,使招收陆生总人数上限增长近1倍,每年可新招陆生增至约5700人。今年,本科生实际招收量增长82%,硕博士生增长了约1倍。这有利于缩小两岸双向教育交流不等量的状况,进一步增进两岸青年学子的互动。

  未来重在筑牢基础力求突破

  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将紧紧围绕巩固深化各项交流基础的前提下,根据两岸关系形势的发展,顺应两岸广大民众的需求,推动各项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两岸在政治基础和政治互信方面寻求新的发展

  2013年,两岸关系在政治基础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尤其是两岸双方就一中框架形成了更多的共识和更清晰的认知。但两岸关系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台独”势力捣乱、西方反华势力阻挠等一系列难题,因此,两岸仍将秉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互信基础上,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动。

  其中,积极推动两会互设综合办事处、努力建立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直接联系及互访、继续鼓励两岸从民间角度就解决两岸政治问题开展对话等,都将是未来两岸关系在政治方面有所发展的重要方向。

  两岸有望在推动经济合作方面迈上新台阶

  2013年,两岸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启动了货币清算机制等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合作。未来,在ECFA后续协商方面,两岸将尽快完成货物贸易、争端解决等协议的磋商,努力实现签署和落实。

  两岸还将加强经济领域高层次对话和协调,加快拓展产业合作,扩大双向投资、深化金融服务业合作,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等,努力探索新的合作途径,为两岸经济合作增添新动力。

  两岸在扩大文化、社会交流方面将有更广阔前景和合作空间

  目前,两岸各界普遍呼吁建立两岸文化和教育合作的框架性机制,包括可以适时探讨和商签两岸科技合作协议、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机制等具体性协议,未来这仍将是两岸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同时,两岸社会、人员交流交往密切,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格局,但是仍有不少绿营人士尚未充分认识和了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台湾带来的切实利益。因此,未来大陆方面仍将欢迎和鼓励台湾各党派人士积极参与到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进程中来,这将吸引更多民进党人士重新思考,增进其与大陆的互动。

  两岸机制化合作全面性发展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制化水平不断提升,呈现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全面巩固深化的良好面貌和势头。

  各领域交流的机制化进程稳步迈进

  一是两岸两会新一届领导人互动密切,巩固了制度化协商机制。两会保持了一贯的机制化交流互访,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6月20日率团访陆,参加了“两岸两会第九次高层会谈”,实现两会新一届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于11月26日回访台湾,增进了两会高层情谊与互信。

  二是两岸再增企业家交流合作新平台,填补制度化交流空白。2013年,两岸顺利举办了第九次两岸两会协商、第五届海峡论坛和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巩固深化了原有的两会协商机制、两岸民间交流机制和两岸政党交流机制。

  在此基础上,两岸将成立于2008年的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升格为“两岸层次最高、最具权威性的两岸企业交流平台”,于11月4日在南京召开升级后的首届年会。其成立为两岸企业家交流合作搭建了大舞台,标志着两岸启动了深化经济合作的长效机制。

  三是两岸各界巩固并建立更多机制化交流平台,密切两岸民众的直接互动和同胞情谊。两岸各界为增进交流,在持续开展已有的互动平台基础上,新增了一系列适应形势发展和民意需求的机制化平台,包括首届两岸“文创汇”、两岸四地青年论坛、海峡两岸歌会、两岸婚姻家庭论坛等,为两岸民众更直接、广泛和深入交流互动创造了良好条件,加深了相互理解,密切了同胞感情。

  两岸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两岸在巩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增进了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有力夯实两岸政治互信。6月13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与习总书记会面时首次获马英九授权宣示,“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实施一个中国原则,都用一个中国框架定位两岸关系,而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这是台湾方面首次呼应大陆“一中框架”的做法。

  二是两岸经济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迈上量质齐升的新台阶。两岸贸易保持良性增长,双向投资不断扩大,产业合作逐步向更宽、更深领域拓展。据不完全统计,大陆与台湾全年贸易额约为1971.4亿美元,同比上升约21.1%。大陆对台投资额约为403.5亿美元,增长约16.5%,台湾对大陆投资额约为1567.2亿美元,增长约22.3%。

  三是两岸文化、社会的交流质量和综合效益稳步扩大,巩固深化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格局。特别是大陆方面一直鼓励和支持台湾各党派人士积极参与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来。在此鼓舞下,部分民进党人士以两岸城市合作和学术交流等形式与大陆保持互动。7月18日,“台南市长”赖清德首次参访香港。8月9日,“高雄市长”陈菊时隔4年再访大陆。6月,主张两岸务实交流的党内“大佬”谢长廷在香港与大陆智库合作举办民间性质的政治对话。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并吸引部分绿营人士主动投身其中,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新活力。(吕存诚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编辑:杜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