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报:如何解读台湾选举民调结果?

2014年01月10日 15: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月10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刊发由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胡幼伟撰写的评论文章表示,政治团体自己花钱做的选举民调,如果主动开记者会提供选举民调结果,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有特定政治目的的宣传活动。媒体人如果不具备基本的解读民调素养,就无法辨别民调质量良莠,也不能为民众提供正确的相关报道,这不但是一种新闻专业失职,也是整个社会的损失。

  评论说,台湾今年有七合一选举,后年有当局领导人“大选”及“立法委员”改选。选战尚未开打,选举民调已充斥新闻版面。

  然而,有多少媒体人真正懂得该如何解读这些民调数据?如果照德国知名政治传播学者诺尔纽曼所言,媒体公布的民调数字,会形成一种意见气候,产生社会控制功能。那么,媒体人有多少民调素养,就会影响大家对选举情势的判准,进而影响选贤与能理想之能否实现,其中利害关系,实不容忽视。

  评论指出,正规的民调,必须遵循社会科学中调查法的严谨程序完成每项步骤;民调结果的解读,也需要科学的知识与判读的经验,不能只凭表面数字论断民调数据的意义。这些知识与经验,就是民调素养的内涵。问题是,现在有不少记者或编辑就在缺乏足够素养的状况下,产制有关民调结果的新闻信息。

  评论表示,在解读民调数字时,必须注意到民调进行的时机。以台湾领导人大选为例,现在进行的所谓“大选”民调,根本还不足以推测后年的“大选”结果,顶多只是看看若干可能参选人的目前人气而已。就算是今年的“五都”市长选举,因为选战尚未正式全面开打,目前的相关民调,其实也还不具有推断最后选举结果的价值,但一些媒体人却在解读时暗示那就是最可能的选举结果,这就是一种误导。

  评论强调,在解读可能参选者的支持度时,必须注意支持度间的百分比差距,是否达到抽样误差的两倍以上,否则,就算有支持度在数字上的高低之别,也只能诠释为无法判定何人在支持度上领先或落后。这是抽样调查推论统计学上的常识,但未受过统计训练的媒体人却可能对此一无所知而一再误导民众。

  此外,特别是在解读选举民调的支持度时,在所有受访者中,有多少比例的人不愿表态,也是关键数字。如果这个比例偏高,就算主要参选者的支持度差距已达抽样误差两倍以上,这个差距还是不能据以推测某位参选者会笃定当选,因为在支持度题项上不表态的受访者,最后仍可能会去投票圈选某位候选人。于是,内行人一看到一份选举民调中,在参选人支持度上不表态的受访者比例偏高,就会先以其他统计方法推测不表态者的可能支持对象后,才审慎地预测可能的选举结果,而许多媒体人可能又不具备这样素养。

  评论说,就算不谈这些比较专业的民调知识,有些媒体人或许是因为不了解,政治团体自己花钱做的选举民调,原则上都只供内部战情分析之用而不对外公布,如果主动开记者会提供选举民调结果,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有特定政治目的的宣传活动。于是,在报道这些民调数字之前,也就没有先检视整个民调的进行程序,是否符合科学民调的各项规则。有闻必录之下,便成了政治团体利用的宣传工具而仍不自知。

  评论指出,要解决这些民调素养不足的问题,有赖于媒体人的个人进修与媒体组织的教育训练。毕竟,社会上有愈来愈多团体公布各种主题的民调数字,媒体人如果不具备基本的解读民调素养,就无法辨别民调质量良莠,也不能为民众提供正确的相关报道。这种缺失应该尽速弥补过来才好。

【编辑:李靥】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