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政坛大佬怕移动网络 新媒体改变台湾政治“玩法”

2014年04月29日 08:3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台政坛大佬怕移动网络新媒体改变台湾政治“玩法”

  在台北的公交车、捷运(地铁)里,高比例的人在埋头上网、刷屏、打游戏,有的戴上耳机痴痴笑。台湾中年朋友说,尽管同处一室,现只能悄悄上子女的社交网络,瞄一瞄孩子的动态。

  台北大学郑又平老师哈哈一笑:真的是这样!常有学生带电脑进教室,他们不是在听你讲解做记录哦,而是一心多用,一边上课一边维持网络社群的互动,这叫做“顾脸书顾不了读书”。

  移动网络成为人们的亲密伙伴,许多人每天的第一个和最后的视觉记忆,都是手机的画面!不少人在家里也宁愿用手机,不开电脑。不仅日常生活不可缺少,善用各种推销方法的商家,无不加速商务电子化,自然地,这一科技手段也弥漫进政治领域。

  人人智能 个个低头

  台湾无线宽带相当普及。台北市从2011年起打造“智慧城市”,力推公众区无线上网,目前已有室外公共场所“热点”约2800处,联营巴士1250辆。

  据去年底的统计,台湾人使用智能手机者的比重已达53%,超过笔记本电脑,使用平板电脑者则接近三成。12岁以上曾上网者比率为76.3%,相当于有将近1600万上网人口。

  民众上网行为中,以搜寻信息、互动分享为主,86.6%网络用户最近一年曾搜寻信息,用社交网络与他人互动者达七成以上。约六成会网络购物,一年平均网购12次。

  台湾最常用的软件有Facebook(脸书)、Plurk(噗浪)、Twitter(推特)、PTT(批踢踢)、微信,还有Line。脸书自己公布,其手机软件的每日活跃用户710万人。

  据一家国际网络公司去年所作的统计,台湾有81%的使用者出门一定要携带智能手机,超过日本的80%,成为亚太地区手机依赖度之首,排在第三、四的是香港77%、新加坡73%。

  “自己的新闻自己发”

  台湾前不久发生的反服贸行动,学生在网络上彼此串连、发布各项消息,大大改变了过去台湾社会运动的模式。一名当事学生(网上的社群长)说:“刚开始各大媒体不报道,好吧,那么我们就自己的新闻自己发。”据报道,他们利用网络拟订计划,通过移动通讯集结人群,文宣上则接力论述主题,用手机拍摄现场,通过网络集资刊登广告,“玩”得很流畅。

  有台媒报道,学运撕裂了校园。老师通过手机网络喊学生回校上课,却反被学生呛声。班上反服贸者太嚣张,反反服贸者站出来对骂。吵一架后,互相删除“好友”。

  事实上,台湾社交网络的自律情况也未如理想。一名世新大学学生指出缺点:常常无法确保信息发布的真实性,道听途说的也发,甚至有人发布假消息,试图引起骚动,经常要辟谣。

  在台湾政治对垒的社会环境下,社交网站的风气在恶化。《中国时报》文章指出,当社会氛围所散发的敌对意识,把人们对公共事务的认识分裂成两个阵营时,人们在虚拟空间的相处矛盾显得益发鲜明,成为谩骂、嘲讽、侮辱、抹黑的情绪集中营,或因立场不同而对骂叫阵,或因理念不同而无法包容。

  目前在台湾还听不到“净网”说法,但很多人呼吁,网络使用者要对自身的文字及情感表达更加负责任。

  新媒体 新机会 新焦虑

  这次新媒体在台湾政治议题上“异军突起”,部分改变了岛内媒体的话语权,也改变着台湾政治的“玩法”。

  掌握社情需要多渠道、路路通,一位台湾警界朋友打趣说:“现在不能只盯路上,不看网上啊。”他们在检讨,为什么事先一点都不知晓学生要占领“立法院”。

  台湾行政官员一向擅长的开会沟通、座谈会笔记等方法,也部分受到挑战。近期岛内多次社运中,政治人物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城市管治者应接不暇,网络战呈现一面倒。有分析指出,国民党向来疏于经营年轻世代,文宣不能打动人心。而台湾年轻人大多是首投族(选举首次投票者),对他们,当局不能轻忽。

  马英九和江宜桦日前表示,台湾党政机构在网络时代,如何强化政策营销效能,是迫切需要处理的重要课题。

  管治者如何跟上网络时代?许多台湾学者的建议是:改变工作方法。

  台湾师大教授胡幼伟指出,现在各党政部门的官网没有经常实时更新、回复,他认为应指定一组了解网络传播特性的专业人员,专责于政策信息的发布、更新、解答与回应,要24小时轮班,因为手机上网者不分昼夜。第二,网络政策营销要扬弃保守、本位、怠惰的官僚习气,各部门合作,迅速向大众提供关键信息。第三,放下身段多与网民互动,包括接受网媒访问、进入热门区参与讨论等。再者,所说的话要让习惯于“批踢踢”的年轻人听得进去,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严肃深奥的用字遣词,而用独特的“语法”与他们沟通。

  这些,对台湾从政者来说,还有不少需要适应的哩。(记者 连锦添)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