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难有实质进展

2014年05月14日 14:54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民进党自成立以来,其“台独”党纲一直备受外界质疑。华广网13日刊载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研究生吴伟金的文章指出,“新潮流系”是长期牵制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的关键因素,同时仍有部分台湾民众因受绿营势力长期以来“逢中必反”态度的影响,这让民进党并不急于两岸政策的转型。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必然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全文内容如下:

  民进党自成立以来,其“台独”党纲一直备受外界质疑。也因为民进党一直不放弃“台独”主张,大陆和民进党之间的正面交流对话无法实现。尽管民进党内部的有识之士曾经试图推动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转型,如许信良提出“大胆西进”和谢长廷提出“宪政共识”,但这些都无法主导民进党内部舆论,最终他们的声音都被淹没在“台独”声音的浪潮之中。

  上个月苏贞昌和谢长廷相继宣布弃选党主席,蔡英文接任下届民进党主席已成为必然。对于蔡英文担任党主席后能否调整两岸政策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但外界期待往往都会落空。综合民进党内外情势来分析,可以看出,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必然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首先,“新潮流系”是长期牵制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的关键因素。虽然名义上“新潮流系”已经在2006年解散,但现在仍然以智库的形态继续存在,而且在民进党内部影响力仍然不减。“新潮流系”是民进党目前最有战斗力的派系,属党内激进派系,也是“台独”基本教义派,拥有严明的派系纪律和强大的动员能力。它对民进党的路线、决策、人事安排直到夺取台湾地区执政权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力。不管是谁出任民进党主席,都离不开和“新潮流系”结盟,否则民进党主席也难当。因此,民进党内的“大佬”们如果还惦记着选票,那定然不敢得罪“新潮流系”,这就包括不能放弃“新潮流系”死守的“台独”路线。“新潮流系”就像是一个“紧箍咒”紧紧地套牢在民进党头上,民进党要实现两岸政策转型,除非先摘下这顶“紧箍咒”,否则只能是天方夜谭。

  其次,民进党内的决策机构中执委实行合议制的决策方式,任何政策决议都需要达成全体一致方可实施,这使得民进党在两岸政策议题上改变“台独”立场变得更加艰难。2013年民进党内召开过“华山会议”,进行过激烈的大陆政策讨论,但连谢长廷的“宪政共识”都在党内无法被接受,冻结“台独”党纲的策略也遭到深绿人士的反对,难怪有媒体称“这是选举宣传罢了”。合议制要求中执委之间相互说服,最后达成全体一致共识,民进党内倾向于与大陆友好的务实派显然不占上风;更关键的是,民进党党主席在党内权力结构中也是一个“弱主席”,党主席的权力有限,并不掌握决策大权,权力也经常被中常委和中执委架空,即使党主席有志于转变民进党两岸政策,但也非主席一人说了算,还受到党内制度结构的掣肘。

  再次,仍有部分台湾民众因受绿营势力长期以来“逢中必反”态度的影响,对大陆了解不够,对两岸关系发展有顾虑和误解,这让民进党并不急于两岸政策的转型。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有刻板印象,还认为大陆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甚至还闹出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笑话,背后反映出对大陆认知的缺乏。三月份的“反服贸”学运也暴露出台湾部分青年人深受绿营“逢中必反”操弄的影响。民进党内也有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大陆早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大陆,没有对大陆形成客观的认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转型。

  最后,台湾蓝绿对峙的政治生态使民进党不想轻易放弃“台独”神主牌。民进党1991年通过“台独”党纲,自此“台独”便成了民进党的核心主张,尽管后来民进党因为“台独”标签导致选举失败而做过检讨和改变策略,对党内两岸政策作了适度调整,但始终没有放弃“台独”立场和追求。民进党始终以“台独”立场在选举中做文章,作为和泛蓝阵营区分的标志,给泛蓝阵营扣上“卖台”帽子,这是台湾政治生态的现状。

  总之,民进党短期内要在两岸政策上做出实质性的调整可能性不大,它最可能采取的行动是在选举时对两岸政策做出策略性的细微调整,使得其“台独”立场不是那么明显和露骨,以便于争夺中间选民的选票。(吴伟金 作者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研究生)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